本报讯 (记者李敏)“我每天都在用尽心思地想,如何把教育事业和医疗事业做到最好,如何把基金会的每个铜板都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昨天上午,李嘉诚基金会主席、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李嘉诚先生参加了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的“公益伴我行”分享会。他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勉励年轻一代,公益事业需要大家的力量,只要在心中种下公益种子,必有收获。
昨天“公益伴我行”分享会的演讲者是8位来自广州、汕头、潮州等地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年轻人。他们中,有支持妇女计划资助慈善组织的公益人,也有汕大国家社工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培训顾问,有从事公益的汕大毕业生,也有汕大公益服务项目的参与师生。演讲者与观众尽情分享了自己在公益事业中遇到的艰辛、收获的硕果,充分展示了本地区公益发展的成果和公益人的心路历程。
年轻人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以及展现出的创造力让李嘉诚先生倍感欣慰。他回顾了当时创立李嘉诚基金会的情况,并与观众坦诚分享了自己对公益的看法:“公益需要创新,更需要大家的力量”,公益的种子虽小,但只要种下去,必然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成立超过30年的李嘉诚基金会,被李嘉诚称为“第三个儿子”,并将三分之一的资产投入其中,其三大核心战略为:培育奉献文化、推动教育改革、支持医疗发展。
自成立至今,李嘉诚基金会对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的捐款逾150亿港元,横越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90%用于支持大中华地区项目。李嘉诚先生曾经在多个场合提到,为基金会项目而求助于人的情况时常会有,出发点无非是希望尽量提高项目效益,有效果地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如果是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有益的事,即使卑躬屈膝他也在所不辞,但若是为个人名利或公司利益,他绝对不会这样做。
聆听分享会的领导和嘉宾还有:香港银行学会资深会士、中国银监会前任主席刘明康,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汕头大学校董会特别顾问巴德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汕大校董会特别顾问韦钰,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汕大校董会特别顾问陈佳洱,省教育厅副厅长郑庆顺,汕头市市长郑人豪,潮州市市委常委徐和,揭阳市副市长林丽娇,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汕头大学校长徐小虎,党委书记宋臻,执行校长顾佩华等。
昨天,李嘉诚先生一行还参观了汕头大学新校门及真理钟、创新中心、气膜篮球馆、南极科考展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