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黄泽群报道:暑假已经来临,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好好放松尽情玩乐的机会。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如今市区里免费开放的活动场所寥寥无几,学生们要么被送去各种培训班,要么就呆在家里和电脑、电视为伍,假期生活变得十分无趣。
中学生小郭十分喜欢游泳,他告诉记者,市区里目前没有免费开放的游泳池,去别的水域则太危险,所以他只能每隔一段时间花十几二十块钱到正规的游泳池里过过瘾。刚刚初三毕业的学生小陈也有同样的烦恼,因为暑假期间学校大门紧闭,想要打篮球的他们无处可去。稍微便宜点的运动场也要几十元的租金,免费的场地不是太少就是太多人去,无奈的小陈只能在自家楼下一个人打打球,感觉很没意思。
采访中,有不少学生表示自己的暑假生活过得比较乏味。除去家长替他们安排了培训班和夏令营的之外,其余的活动他们根本无从选择。学校为了校园安全而关闭了大门,无论是本校还是校外的人都无法进入;一些传统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早已“变味”,成为各种培训班的“地盘”;运动场需要租金,对于无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难以承担。如此一来,适合学生们能去的地方少之又少,甚至有少数学生去光顾“黑网吧”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
对于免费开放活动场所缺乏的现状,家长们也感到无奈。市民谢女士的孩子就读小学五年级,白天她和丈夫都要上班,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他们不放心,任由他一个人出去外面玩又怕碰上危险。所以,在暑假还没到来前,她就帮孩子报名了一个围棋培训班,虽然孩子对此兴趣不大,但至少能保证安全。
记者巡城发现,市区里适合学生同时又免费开放的场所实在屈指可数。可供学生们选择的只有图书馆、书店、博物馆、公园等地方,去年年底开放的中泰全民健身广场则是市区范围内难得的一个免费开放的运动场。
心理专家认为,暑假对于学业压力繁重的学生来说起到了一个心理缓冲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市区里为学生免费开放场所很少,使得学生的选择变少,本应“让心情放个假”的暑期因此变得乏味。教育工作者郑老师认为,社会公共资源应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开放更多免费的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