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又到三伏贴药时 专家提醒:天灸并非能治百病

 夏日炎炎,7月13日将迎来今年三伏天贴药“冬病夏治”的初伏天。近年来,中医天灸广为传播,甚至连老外都想尝尝鲜,那么,天灸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否有现在大众说的“能治百病”这么神奇?中医专家就此为读者作一番详解。  

  

  天灸疗法可“治未病”

  据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李少芳介绍,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身体穴位上,敷以辛温、化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天灸疗法最早记载于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宗懔的《荆楚岁月记》,传统多使用一些具有强烈刺激性有毒的药物,如毛茛、斑蝥等,通过贴敷在一定穴位,引起发泡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逐步发展成为一整套安全、有效、以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方法。在广东,天灸一直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具体说,天灸疗法就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天灸疗法作用机理是:l、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天灸所采用的药物大都带有较强的刺激性,有使皮肤发泡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甚者发泡化脓,使渗出液增加,能发挥消炎退肿的效果。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天灸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3、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更重要的是药物通过经络腧穴吸收、传输、利用的同时,经络腧穴对药物刺激做出较强反应,将药物作用放大,其疗效是经络腧穴与药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4、神经调节作用。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5、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天灸对治疗多种疾病有效

  李主任介绍说,今年三伏天三次贴药时间分别是:初伏7月13日至22日;中伏7月23至8月1日;末伏8月12日至21日。三伏天贴药对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胃肠道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同时对体质虚弱者也有明显作用。例如慢支和哮喘均是呼吸道系统疾病,临床上同时患有慢支和哮喘也不少见。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伴有喘息,每年发作累计3个月,并持续2年或2年以上。支气管哮喘,临床上反复阵发性支气管痉挛而致气急、咳嗽、咯泡沫痰,中医认为这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肺为贮痰之器”,即是说肺气虚弱,痰贮藏于肺内,咳和喘与痰停聚于肺有关。脾为生痰之源”,脾运化人体水湿,脾气虚弱即运化失常,水湿停滞于体内而生痰。肾阳虚的人,则水液代谢失常,留于体内,积聚生痰,痰停留于肺则喘咳。肾气虚则不纳气,呼出气多,吸入带有氧气的空气少,就上气不接下气。内脏的虚弱,功能低下,这是致病的内在条件,这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这些疾病一般寒冬季节发作较频繁,症状明显,这时,常以治标缓解症状为主,不便从本质进行治疗。但到了夏天,这类疾病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正是根治的好时机。通过一些特殊的治疗来补益人体元气,增强抗病能力,以预防冬季来临时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天灸并不能治百病

  随着天灸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市面许多美容院、养生场所也纷纷推出了相应的天灸治疗项目,有的甚至夸大了天灸的功效,声称“天灸能治百病”。李主任提醒,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要根据体质不同有针对性地治疗,决不能“一方治百病”。由于贴药的药膏中含有温燥等较强的刺激性药物,孕妇、心脏病及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阴虚火旺体质者、皮肤严重过敏的人都不适宜“三伏灸”的治疗。另外,天灸的操作就和西医的打针、注射一样,是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才能进行的,穴位的选取和位置准确与否是影响天灸治疗效果的关键。因而进行天灸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才能实行。

  李主任还提醒,天灸当天需注意忌口“发物”,即鸡、鸭、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花生、韭菜、芋头等,不宜吃冷食,如冰淇淋、冷饮等,当天不宜游泳及洗冷水澡,以免影响疗效。天灸治疗后皮肤均有热感,因个人皮肤耐受性差别,成人通常贴药时间以30至60分钟为宜,小孩15至30分钟,以皮肤感受和耐受灼热水平为察看指标,避免灼伤皮肤。贴药后皮肤显现红晕属正常反应,勿需特殊处理。可外擦万花油或美宝湿润烧伤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或因体质原因以致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传染,可外擦万花油或美宝湿润烧伤膏,可自行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用药,不影响贴药疗效。此外,由于很多疾病要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腿部贴敷,所以建议女士们接受治疗时不要穿连衣裙、连身衣,最好是选择深色的、较宽松的衣服,避免药膏弄脏衣服。另外,为避免人多拥挤,市民最好提前到医院预约办理缴费手续,按预约时间到医院接受贴药,避免一大早到医院排队浪费时间。

  本报记者 周敏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责任编辑:许少丽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俺乡里

潮汕故事剧:变色龙(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