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桑浦山下的“地球把脉人”

年近花甲的柯玉龙经常到山洞口对仪器进行细心观测。

  

  本报讯 四川芦山地震,再一次使人们的眼光投向地震监测员这个被称为“地球把脉人”的特殊职业。在广东省地震局汕头地震台,多年来也活跃着一支地震监测专业队伍,他们风雨无阻每天观测着地波变化的蛛丝马迹,观测着大地深处的脉动。作为这个群体中资历最深的一人,高级工程师柯玉龙更是30年如一日尽心尽责地为地球“把脉”,已经56岁了仍奋战在地震前兆监测第一线。

  “地震前兆的观测及监测虽然艰辛而枯燥,但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我觉得很有意义。”在桑浦山下的汕头地震台里,柯玉龙忙里抽空对记者说。目前汕头地震台是潮汕地区唯一的专业地震观测台。在观测地下流体方面,他们主要观测井水中的氡和离子含量变化。其中一项工作是在潮安东山湖的观测井取水样。他和同事们数十年来每天要前往取样,风雨无阻。来回奔波50公里左右的路程取回这些水样后,柯玉龙和其他地震前兆监测员还得通过仪器,认真测出这些水样中的氡含量等,并根据氡含量的变化趋势来寻找震前异常。“地表的氡一般比较少,取回来的水样一旦测到较高的氡含量,往往就说明情况有些异常了。”

  而在观测地形变方面,柯玉龙与同事们则主要是观测地壳是否出现倾斜或凹凸等变形。每天早上8时,他们都要到位于地震台旁边的一个山洞通过仪器细心观测。在柯玉龙引导下,记者走进这个山洞。“其实,这个山洞也是我们地震台用于安装观测仪器的专用坑道。”经常在该山洞进进出出已有30个年头的柯玉龙对记者说,这个专用坑道的观测项目涵盖了测震、地壳形变、地下流体三大学科。目前,这里的仪器设备早已完成了数字化升级换代,观测条件得到全面改观,观测工作质量逐年提高,多年来一直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时至今日,临震前预报依然是世界性难题。虽然地球就像个淘气的孩子,什么时候“生气撒娇”谁也难以琢磨。但作为地震监测员,柯玉龙认为他们的工作为监测和研究地震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地震信息依据,这就是价值所在。自建台以来,汕头地震台记录到的本区大于4级的地震有13次,每年记录到的小地震高达百余次,大部分发生在南澎岛海域和韩江下游。

  虽然如今已是年近花甲,但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地震前兆监测工作,柯玉龙仍然满怀热情,继续为潮汕地区防震减灾事业而努力奋斗着。

  本报记者 黄泽春 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林敏秦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吃面

潮汕搞笑短剧:水鸡秘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