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又将增添一个全新名字——南澳大桥。这是一座承载着世世代代汕头人梦想的大桥,也是广东省内第一座真正意义的跨海大桥。
南澳大桥全长11.08公里,自2009年开工。由于桥位位处后江湾海峡喇叭口,水文、地质及气象环境复杂多变,大桥施工进度不断延长。在历经了68个月的攻坚克难后,这座“牵莱芜接山尾”的桥梁即将成为市民进出南澳岛最便捷的交通方式。
南澳大桥即将试通车,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南澳大桥通车倒计时,以数字解密大桥建设的难度系数,讲述大桥建设不为人知的故事,第一时间带来更多体验性及服务性信息,敬请读者留意。
本报讯(记者 罗林晓 杨立轩) 南澳大桥即将通车,成为汕头的第三条跨海大桥。前两条跨海大桥是当时的国家主要领导人题字,那么,南澳大桥的桥名,又会出自谁的手笔?如今,答案已经明确:既不是名人所题,也不是书法大师作品,而是“电脑字”!作为广东省内第一座真正意义的跨海大桥,承载世世代代汕头人梦想,地位显赫,意义非凡,题名却没有任何“高大上”的出处,四个高悬大桥主塔、看似普通的红色大字,以最质朴、最草根的形式,体现“八项规定”倡导的精神,凸显当前政风民风日益清明的时代背景。
一直以来,不少大型建设项目都采用社会名流题字,而“由谁题字”往往也成为项目档次规格的标志之一。“南澳大桥”四个红色大字悬挂在大桥东西主塔后,许多经批准驾车上桥体验的市民就特别留意。结果,大家“意外”地发现,除了四个大字,再没有任何“落款”,显得朴素而大气。
昨天,记者从大桥建设方了解到,南澳大桥桥名的确不是名人所题,也非全新抒写,而是选用楷书的一种写法——颜体字。这种写法端庄大气、气势雄浑,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如今,悬挂在南澳大桥上的这四个大字,长宽各为1.6米,即便是站在南澳岛大桥入口处,也是清晰可见。
南澳大桥堪称汕头“世纪工程”。大桥没有采用政要名流或书法家题字,很多人在感到“意外”之余,是一声喝彩。“这四个字很好看,端正、显眼。”岛民林小姐认为,以往建设项目采用名人题字,在老百姓看来,都是“面子工程”。南澳大桥采用“电脑字”,体现了社会风气的转变,也是一种更为务实的做法。
任何普通市民,只要您能够操作电脑,输入楷书颜体字“南澳大桥”,您就是这座跨海大桥的“题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