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草@




    草@(广州称凉粉),甜润嫩滑,清凉爽口,风味诱人,是人们盛夏解暑的潮汕传统小食。
    草@是用仙人草(俗称草@草)。中医药学认为,仙人草属唇形科――一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根、茎、叶均可入药,性味甘凉,具有清暑解渴除热毒之功效,是夏令祛暑热常用药。做草@时,光用草@草煎取药液,滤汁去渣,加入适量淀粉(通常是用薯粉),充分搅拌均匀,加热煮滚之后,盛于容器(传统是用陶⒋筛)冷凝成膏状,即成为黑色晶莹的草@。食用时,用专用铜勺切成一片片装进食碗里,边撒上红糖 (今多添加白砂糖),便可啜饮。
    潮阳作家蔡金才在《草@之歌》一文中描写说:
    “‘草@呵――’浑厚嘹亮的男高音,从巷口颤悠悠地飘进每扇窗户。随着的是那铜匙敲击瓷钵的‘叮叮叮’的声响,就象是那叫卖声的伴奏。在这流火炎天,叫卖草@的唤声,有如一缕轻风,给人们躁热的心头抹上一丝清凉。小时,每当听到这撩人的叫卖声,我便缠着妈妈给我二分钱,兴冲冲地跑到巷口买草@。卖草@兄用铜匙在瓷钵里割着乌亮的草@,放进小碗,又用铜匙‘笃笃笃’地切碎,撒上一匙红糖。看着他有板有眼的架势,我贪馋地嫌他动作迟缓,巴不得端过来囫囵吞下。但当我接过那小碗草@时,却象品味什么珍馐似地一口一口细尝。呵,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食品呀,甜润润,滑脆脆,清爽爽。我舌卷了那撒有红糖的表层,又要卖草@兄冉撒一层糖。照例,一碗草@是可多撒两遍糖的。吃完了,我还不满足地在草@担前转悠,很想再吃上一碗,可我没钱,也不敢再向妈妈缠要。”
    潮汕草@是令人眼馋嘴馋的最为平民化的小吃。在古代,潮汕夏令气候闷热,梅雨霏霏,环境潮湿。人在蒸淫热逼中,阳以汗外泄,阴以热内耗,正气有隙,邪易入侵,诱发中暑。在缺医少药的古代,医家们科学地采用仙人草煎后加工制成的草@药膳,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起到预防中暑之功。几十年前,每碗二分钱、五分钱。现在,每碗一元,五角也可以吃。夏天,潮汕城乡的街头、巷尾,都可以听到“草@”的叫卖声,以及“叮叮当当”的击碗声。这就是“卖草@”来了。草@有独特的色、香、味,价廉物美,吃用方便。站立摊旁,蹲在街边;骑单车路过,不用汤匙筷子,端起草@,一口便可吸吮下去。草@有解暑、凉肠、通便的功效,是潮汕民间俚俗一种深受欢迎的小吃,在潮汕老字号美食中独树一帜。
    潮汕草@虽好吃,但它是时令性极强的时令小吃,只有在夏日炎炎的夏天才称得上“金贵”,天气转凉了就没人要了。有时,天气突然由晴转成阴雨,草@也就冷了生意。有儿歌云:草@煮熟,天时变局,二碗合一。
    意思是说,天气变了,草@也就没人要了,价也降下来了。这句话也是旧时农村顽皮小孩与“卖草@”的生意人斗嘴说的。
    潮汕草@这款小吃,铭刻在每一位土生土长的潮人心中。小孩听见叫卖声会缠着大人出钱买;老一辈的华侨,虽几十年未见,只要听到“叮当”声,就会记忆犹新。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华侨,一年夏天回潮州省亲。那天,忽然巷口传来“叮叮叮”的敲钵声,老人眼睛一亮,问大家:“外边是不是在卖草@?”大家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他未出外时,草@是他嗜爱的食品之一,这清亮的“叮叮叮”声在他记忆的脑海里已深藏了四十年。在异国他乡,有时还梦见童年时在家乡街边食草@的情景呢!说着,他吩咐家人要卖草@的把担子挑到门口,为自己和同他一起回来的儿、孙每人买了一碗草@。他要重温一下童年的梦,他要让儿子品尝家乡的风味小吃。
    名店:
    1、“广场老牌豆花甜汤”店。该店位于汕头市公园路汇涛花园楼下。一年四季经营豆花、绿豆畔甜汤,夏季增营草@。豆花、草@撒红糖、白糖两款,任君选择,天天顾客盈门,广受人民群众欢迎。
    2、“康达保”草@。该店位于榕城北门街中兴围东侧。
    店主邱姓,妻林氏,前在汕头市小公园“戏布袋”店里做学徒,后返揭阳开凉水店兼做草@。康达保除学得“戏布袋”、名店经营凉水外,还卖龟苓膏,做草@。
    潮汕各地售卖草@多为流动摊贩,今则改为推车而售,固定于店里经营的较为少见。且其草@滑润清凉,故受顾客青睐。
    潮汕民间有“别人草@别人糖”等俗语民谣。潮汕人吃草@,撒一次糖还嫌不够甜,可以撒第二次、第三次,故有此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二瓮银(第三集)

潮汕故事剧:变色龙(第三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