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国家级反家暴立法终于进入最终阶段。有专家表示,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树立了“国家干预家庭暴力”的原则,标志着在国家立法层面,正式将传统和文化上属于私人领域范围的家庭暴力,纳入了公权力管束和惩治的范围。从此,“打老婆”不再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
近日,记者了解到,家暴仍占据我市妇联部门信访案件中的一部分。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汕头站)在汕头站项目第二期实施3年来,受理妇女信访个案2000多件,其中妇女维权80%都是有关婚姻家庭问题。在金平区妇联接访的家庭纠纷案件中,涉及家庭暴力情节的约占七成。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家暴案件中也有以暴制暴的情况发生,而90后年轻人比较自我,有的缺乏经营家庭的能力,也逐渐成为家暴现象发生的群体之一。
个案(一)
酒后泄愤,全家人半夜被骂醒“批斗”
中国“家丑不外扬”的传统,令绝大多数遭受家暴的女性逆来顺受。但记者调查发现,经过近年来媒体和各部门的多方宣传,越来越多的受害者敢于走出家门,寻求帮助,她们的法律意识已经有所提高。
征求意见稿对家庭暴力类型做了细致区分,精神暴力也被归为家庭暴力。精神暴力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冷暴力,“冷暴力看似没有直接对对方身体造成伤害,但精神上的痛苦必然最终对伴侣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反家暴志愿者告诉记者。
我市一名家庭主妇因干家务活动作慢,丈夫回家发现茶杯没有洗,就开始脏话连篇的辱骂。由于家庭经济全靠丈夫维持,妻子的忍让更加助长了丈夫的精神施暴。一旦丈夫喝了酒,半夜就不让妻儿睡觉,叫她们醒来听他骂人泄愤。这名家庭主妇在看到有关家暴的宣传报道后,最终向妇联寻求帮助。有关人士指出,比起拳脚相加的肢体暴力,精神暴力因为有较强的隐蔽性,往往不为人们关注。但是,这种紧张的家庭关系造成的伤害不比肢体暴力小。对家庭和小孩的成长都造成一种不可弥补的伤害。
个案(二)
不愿分手,男方遍贴传单侮辱女友
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有恋爱、同居、前配偶等关系人员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与一般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没有实质区别,由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调整。妇联工作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呈普遍之势的亲密关系暴力发生率正在逐年攀升,而其与我国目前法律定义上的家庭暴力具有高度相似性,将亲密关系暴力纳入反家庭暴力法的保障范围,将能更好地预防与干预亲密关系暴力。
我市一对情侣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女方觉得男的品行有问题,提出分手。男方却怀疑是女方有了别人才要跟自己分手,遂做出偏激的举动。他印刷了数份小广告,上面写有女方姓名等信息以及辱骂性的语言,张贴在女方单位附近的树上。此外,他还每天半夜打20多次电话给女方,或者发下流短信辱骂对方,给女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像这样的案例,如果没有将恋爱暴力纳入反家庭暴力法的保障范围内,受害者将很难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名工作人员表示。
个案(三)
悍妇出手,七尺男儿挨揍遍体鳞伤
家暴一词往往被理解为“打老婆”,但其实,遇到悍妇,男人也可能成为家暴的受害者。日前,一名农村妇女哭哭啼啼地到当地街道反映情况,称其因为生活琐事和丈夫起纠纷,并且手被抓伤。送走这名妇女后,工作人员到其家中向她的丈夫了解情况,谁知男的把衣服撩起来,身上全是青紫的伤痕,伤势比女方要重很多。
还有一次,一名农村妇女带着两个姐妹浩浩荡荡闯进当地居委会,要求村干部给她“主持公道”。这名农妇晃了晃手臂的绷带,声泪俱下地诉说她遭到丈夫家暴的过程。陪同前往的女方家属也在一旁添油加醋地描述,令村干部深表同情。等她走后,一名认识她家里人的工作人员告诉其他干部,此女是一名悍妇,经常跟丈夫吵架甚至打架。果然,工作人员随后在走访中了解到,这对夫妻俩因琐事吵架,丈夫便在路上拦截骑自行车的妻子下来谈清楚,结果双方一言不合便扭打成一团,在这场“夫妻对决”中,丈夫被打得遍体鳞伤。
妇联工作者建议,以暴制暴不可取,一旦遭受家暴,要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个案(四)
网恋同居,90后女生因琐事遭推打
如今,90后独生子女人群也逐渐走进婚姻殿堂。但是因为彼此个性强、不懂做家务、难处理好婆媳关系、无法适应做母亲的角色等原因,导致情感纠纷不断。记者在走访律师及反家暴志愿者了解到,在家庭暴力的案件中也不乏新婚的90后夫妻。
一名大一女生认识了比她大几岁、已经参加工作的男朋友。没多久两人奉子成婚,女生索性辍学在家待产。这名90后女生坐月子期间,却意外发现丈夫同时跟几个女人有染。随后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另外一名90后女生与小她两岁的90后男生网恋。两人迅速同居、生子,准备等男方到了法定年龄再领证。由于年纪轻,当了爸爸的90后男生根本不懂带孩子,女生只好带着孩子住进娘家。此后双方因家庭琐事和经济问题纠缠不清,女方到男方家中还遭到男方父亲推打出门。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反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金平区妇联朱副主席指出,做好宣传工作是有效减少家庭暴力发生的重要手段。例如,可由政府有关部门设立婚前学校,给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男女双方提供婚姻家庭咨询辅导,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婚姻家庭中的责任,减少由矛盾升级而演化的家庭暴力。
本报记者 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