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国际禁毒日刚刚过去,近日知名编剧宁财神因吸食冰毒被抓的消息一曝光,“禁毒”又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关键词。如何筑牢禁毒堡垒?我市戒毒人员呈现什么特点?近日,记者走进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进行了采访。
“近两年来,整个戒毒人群有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吸毒者年龄多在20到30多岁之间。”据强戒所所长林贤正介绍,近年来,送入强戒所戒毒的人员多为青壮年,尤其是20余岁的小年轻服食止嗽水、曲马多到吸食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不在少数。林所长说,一方面年轻人好奇心重。其次,年轻人不清楚毒品的危害,以为玩一玩,抽两口没事。“在强戒的人里,因为好奇而尝试的大概占有50%以上”。像18岁的女戒毒学员小李,因为自小双亲离异,缺乏家庭温馨和教育的小李11岁就认识了一群“关心”他的“大哥哥”,经常和“大哥哥”们厮混,在他们的“宣传”下进食摇头丸寻找“快乐”,结果染上了毒瘾被警方多次抓获处理,最终被送往强戒所戒毒。
据介绍,强戒所立足于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病人的多重身份,始终把降低复吸率作为检验戒毒工作成效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确立了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回归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综合运用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帮助戒毒人员恢复身体健康、戒除毒瘾。
“要让戒毒人员有尊严的接受戒毒矫治。”强戒所林所长介绍,目前强戒所一方面通过服务性执法,为确保场所安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将帮扶救助、人文关怀等服务职能贯穿于执法全过程,让戒毒人员从被动的接受强制隔离戒毒,到主动配合接受戒毒矫治。
“目前尝试新型毒品的多半都是年轻人”。林所长称,考虑到现在的毒情形式呈现出吸毒人员复杂化,毒品种类多样化,吸毒人员年轻化等特点,“禁毒还是应该从青少年就抓起”。
“吸毒就像一场恶梦”
30岁的饶平人小张看起来还很年轻,其实却已有15年吸食毒品的“历史"。“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孩子,还浪费了时间,这么多年全耗在了毒上。”面对记者访问,小张深感悔恨,“在戒毒所我每天都在思考,想自己对不起谁,该怎么做,怎么去弥补家人和孩子。”
在常人眼里,小张有令人羡慕的生活环境、有疼爱自己的亲人。然而这一切都因毒品发生了改变。或许是家庭经济宽裕身处顺境的缘故吧,小张从小就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叛逆心理较强,有时因为一句话就把自己反锁房间里老半天,任凭父母怎么劝说都不开门。15岁那一年,在一次和双亲的激烈争吵后,刚读初一的她离家出走了,跟随一群在网吧认识的哥们儿“混江湖”。看到她闷闷不乐,哥们儿递给她一瓶“联邦止嗽水”,称这是“忘情水”,喝后就会忘记心中的不快,寻找回“快乐”。就这样,她就成了“药水妹”,从开始的每天一瓶发展到后来的一天几瓶,最高峰时是一天近20瓶。后来喝“止嗽水”还不过瘾,就“配搭”上曲马多。
服食“止嗽水”上瘾后,整个人变得懒惰起来,没有心思干活。不食“止嗽水”则哈欠连连,冒虚汗、流眼水,提不起精神。后来,“药瘾”越来越大,又沾染上了冰毒,这下更是不可收拾。20岁结婚产下一男孩后,次年又因为离婚缘故,心情郁闷的小张吸食毒品更是厉害。为了筹钱买毒品,她花言巧语,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被她蒙骗过,也都对她“深恶痛绝,避而远之”。最后,她只得混迹娱乐场所靠“陪酒”赚钱“买药”。在潮州无法“混生活”的情况下,就转移“战场”前来汕头“谋生”,2013年5月9日上午,当她在珠池路一宾馆“溜冰”吸食冰毒时,被新津派出所民警抓获,随后送来市强戒所戒毒。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