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话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汕头环境综合整治的紧迫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加强垃圾整治管理,寻求新型、清洁的垃圾处理模式,有效避免垃圾围城,本报今起推出“整治脏乱 美化家园”栏目,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采访报道,敬请读者朋友垂注。
本报讯 记者张锦梅摄影报道:在市区汕樟路的金砂路至龙湖沟路段,10多年来保洁人员偷倒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短短3公里路就有多达9个偷倒点,俨然成为临时垃圾转运站,让环卫部门很是头疼。
3公里路9个偷倒点,垃圾堆像小山高
22日早上,记者来到汕樟路253号看到,非机动车道上有个像小山一样的垃圾堆,环卫工人或正手执扫帚把散落在周边的垃圾扫到一起,或开着铲车把垃圾铲进后压缩式垃圾转运车里(见图),整个清运过程持续了半个小时还没有结束。“今天这个垃圾堆算小的,有的时候比今天的能大三、四倍,一堆就能清出一车次8吨的垃圾。”金平区环卫局东墩清扫队郑队长指着垃圾堆告诉记者,金砂路至华山路之间的汕樟路路段清扫作业由该队负责,该路段10多年来一直有人在偷倒垃圾,尤其是龙湖沟到金砂路的路段,短短3公里就有9个偷倒点。
今年进入5月份以来,随着天气的转热,西瓜皮、青草等各种应节垃圾开始逐渐增多,偷倒问题也越发严重。郑队长说,以往工人从早上6时清到上午8时30分,如今投入加倍的人力物力清理到上午9时多还未必能清理完毕,垃圾量也从以往的8吨一车次剧增到3车次,即达到20吨左右。
多是保洁员偷倒,屡劝不止态度嚣张
记者跟随郑队长一路走下来,发现这些偷倒点之间距离最近的仅几十米,每个偷倒点都留有明显的倾倒过垃圾的痕迹。郑队长说,偷倒者多为街道和附近工厂、小作坊的保洁人员,有的态度比较嚣张,被当场逮住了还口出恶言,甚至拿出铁棒、西瓜刀恐吓工人。今年初,一名工人发现一个街道保洁员没有按规定将垃圾运到中转站,而是把垃圾倾倒在路边,出言阻止对方时,对方突然从三轮车底抽出一根铁棒扬言要打工人,吓得工人赶紧报警。一名陈姓工人还告诉记者,她这两年劝阻偷倒者时,还曾被扇过耳光和拳头加身。
“我们跟街道领导、工厂及作坊管理者交涉过多次,但都没什么效果。”金平区环卫局一杨姓局长说,针对汕樟路段偷倒垃圾严重的问题,该局从本月17日起开展专项整治,除重点增加清扫力量清运偷倒点的垃圾之外,还每晚派人到偷倒点蹲点守夜,以及时发现和制止偷倒垃圾行为。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偷倒者“鼻子很灵”,竟与蹲守人员打起了“游击战”,总能将垃圾倒到无人蹲守之处。
偷倒点成临时转运站
环卫工疲于奔命
“垃圾倒在路边,既影响了环境卫生,阻碍了交通,又增加了我们的作业压力。”郑队长说,工人凌晨三时左右开始普扫路面,作业完毕后紧赶慢赶地吃个早餐,才能着手清理偷倒在路边的垃圾。这些垃圾堆在路边或非机动车道上,给过往车辆造成了困扰,遇到大热天时,太阳一照还会发出阵阵恶臭,雨天又污水横流,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市容市貌,周边住户是叫苦不迭,相关投诉也是层出不穷,环卫工人更是疲于奔命。
“偷倒垃圾的行为没有规律可言,常常工人刚保洁过的路段,待返回时就能出现一大堆垃圾在路边,派人半夜蹲点也不是长久之计。”杨局长无奈地说,在他们管辖范围内,同样的偷倒点还有很多,这些偷倒点全都被迫变成了临时垃圾中转站,工人日晒雨淋地在路边清运这些偷倒的垃圾,还经常不被市民群众理解,被误认为是“不作为”,大家心里也是委屈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