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桥岛,一提起陈振勇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被乡亲们亲切称为“乌桥好外甥”的陈振勇,已多次在乌桥岛做好事,累计捐赠的善款及物资超过600万元。陈振勇的善举,也让乌桥的乡亲们满怀感激。
现任深圳市振惠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振勇,出生于潮阳,幼年在乌桥街道火车头居委的外婆家中生活,长大后他仍一直感念乌桥这片土地在他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并多次对乌桥的乡亲慷慨解囊。而这位被称为“乌桥好外甥”的乡贤,其事迹也多次出现在《汕头都市报》的慈善报道中。
在汕头,像陈振勇这样的慈善家还有很多很多。慈善,是汕头一张闪亮的“名片”,在汕头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和历史积淀,也正是无数的善举与慈善人物,塑造了汕头慈善文化的灵魂。创刊15年来,本报长期报道慈善领域的动态,密切关注慈善领域具有标签意义的现象。相信很多读者对去年11月这篇报道《每月17日,美发店的特殊“歇业日”》还记忆犹新,一群名为“幸福队”的美发师傅,长期风雨无阻为存心善堂养老院的老人义剪,演绎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连续数届的慈善万人行活动,本报都不遗余力地用大篇幅的版面进行全方位报道……
从名人、企业等群体到普通公众的善举,本报从不吝笔墨,大力弘扬,也通过这些报道,在全社会倡导一种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人文精神;同时也传递一种观念——慈善事业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业,更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参与!
汕头的慈善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潮汕传统文化中具有标签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2011年,本报以超大阵容推出《慈善汕头》大型系列报道,自6月22日起,连续10天,每天以一个全版的版面,全景式地展现汕头慈善事业的深厚底蕴,用新闻的手法对慈善汕头进行一番全方位的解读、剖析和呈现。《潮商浇筑汕头慈善高地》、《乌桥施粥 榕香赠饭》、《前店后厂,善堂生命之源》、《汕头有一条慈善“生态链”》、《施医赠药,慈善汕头永恒主题》……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报道,一个个意蕴深长的标题,让“慈善汕头”更加熠熠生辉。这一系列报道被很多外地媒体“打包”转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慈善之路没有终点,我们关注和弘扬慈善文化的热度将持之以恒! 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蔡晓丹 陈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