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悦耳的市声

    市声本是街巷的叫卖声。一声“杏仁茶来――”,或“豆花――”的呼唤,总会使夏天昏沉沉的孩子们振奋起来。

    潮剧舞台有一些特别的市声,它是用不同的物体敲击出来的特殊声音,代表着各自的行业。《蝶恋花》的特务化装成卖饺面的小贩、手敲竹板,口唤“食饺面啊!”

    竹板是饺面担的象征。当年的汕头,永和街或永安街或永平路,每当夜里,便有清脆的竹板声一阵阵。住在楼上的娘们舍不得移动莲步,喜欢在窗口,用一个竹篮,放一个搪瓷锅,还有钱币,用一条绳子慢慢坠下来。卖饺面的阿伯给你装个八分满,又慢慢吊上去。当她们正在美滋滋地品尝那鲜美汤水的时候,竹板声又幽幽飘起。

    《柴房会》的李老三,《吴知县三探国舅府》的吴知县都是货郎装扮,拿小摇鼓。

    小摇鼓是孩子手中玩弄的那一种。一听见摇鼓声,缺番纱、兜、胭脂、水粉的女人们都来了,摇鼓是货郎的象征,潮汕人把它称为“卖摇鼓”或“摇鼓担”。

    《蓝太爷断案》的蓝鼎元为了查案,扮成郎中,手拿小摇铃。《岳银瓶》的秦桧心腹何立,作了奸细,扮成江湖游医,暗通金国,也手摇铜铃。铜铃成了郎中的象征。

    《荔镜记》的陈三挑磨镜担,敲击铁板。李公告诉他:先二声,后八声,“二八”佳人便出厅。

    甜食担,必有一面“钦仔”。甜食担卖的是“糖丸”、“糖扣头”、“狗扣糖”这一类甜食。钦仔俗称“迟绽”。这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声音。有一句潮汕谐音歇后语:“甜担(谁说的)――卖迟绽”。

    卖草、豆腐花的,都用割草豆花的铜片扣缶钵或瓷碗。尽管有些人的草豆花装在木桶中,仍然用一个陶钵盛清水,用来洗碗。招呼顾客时,便用铜片扣钵和瓷碗,发出动听的乐音。所以,潮汕歌谣唱道:“五六扣草,七月去抢孤”。五六月草最当令。卖草用了一个“扣”字,也很形象。

    还有卜卦先生们都“扣骞”。舞台上的周不错、万家春、添德、添来,个个手拿一面特制的小铜“骞”,一路上不用开口,不时发出“骞―骞―”的悦耳声音。只有《国舅陈北科》中的周不错,父女到贵屿卖卜,请招财爷(签筒)之后,无人光顾,其女杨桃建议来呼唤:“卜龟卦、卜圣卦、卜天时、卜地利、卜婚姻、卜六甲……”像叫卖青菜一样,这其实只是舞台上的笑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荒诞喜剧片:八仙闹潮汕(第二集)

潮汕爆笑喜剧:西游记(第一集)-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