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则百来户,多则上千户的生活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在D城各处林立,素有百载商埠的汕头人又岂会错过家门口的商机?无论是老式住宅区,还是新建生活小区,其内部或外围均分布有门类齐全的商铺。不过这些商铺从早年以吃、穿为主,演变到如今衣食住行样样兼备,一个个繁荣的小区商业圈逐步形成,使小区业主生活更轻松便捷。
1
小区商业圈生活味越来越浓
每天早晨上班前,到小区内的小吃店买早点;下班后,在小区的生活超市买菜;做饭时发现家里的酱醋用完,打个电话给楼下士多店,立即送货上门;饭后到小区附近的美容馆做SPY,再约三五好友,到小区周边的甜品店喝杯果汁聊聊天……这是丹霞庄居民黄小姐的小区生活,如此轻松便捷,完全得益于小区商业圈。
诸如此类的小区商业圈在汕头并不罕见。像丹霞庄、朝阳庄、金涛庄这样的开放式居民区,建造年份相对久远,入住率比较高,小区规模比较大,商业配套成熟,小区内外可谓商户密集,且基本上都是针对业主的日常生活。以朝阳庄为例,不仅有烧卤店、面包店、快炒店、咖啡店、水果店、中西餐厅,还有银行、超市、理发店、药铺、诊所、干洗店、电器店、洗车点、家政服务点等,种类十分齐全。而新建楼盘尽管多是封闭式小区,但小区外围同样被商铺圈围住,业主只要走出小区大门就能享受购物和生活的乐趣。
事实上,早期的小区商业圈仅局限在“购物”上,像小百货、小市场、小餐馆,分布零散,店面简陋。后期随着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的扩大,商圈业态发展越来越广泛,入驻的商户也越来越多,不少商铺颇具规模且装潢细致。小区商业圈的重心由“购物”转移到“生活”上,集购物、休闲、娱乐、实用于一体,满足业主衣食住行。
2
便利店、药店最受欢迎
虽说大部分新旧小区都逐一构筑起了便民生活的商圈,不过受小区坐落的地理位置、小区特点及周边环境、入住率等因素影响,商业圈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
同样位于东区,早期的居民区和近几年新建的小区所拥有的商业圈就各具特色。坐落在早期居民区的商业网点尤为密集,经营品种十分齐全,店面大都“小打小闹”,市井味颇为浓厚,物价相对较便宜,夜市摆摊设点多,人气鼎旺。新建小区周边的商业圈则多为精装店面,门面气派,不少餐饮店更是散发小资情调,物价随之趋于高端。不过相比之下,经营品种仍然不够全面。
记者走访发现,尽管进驻小区的行业多种多样,但是便利店和药店几乎是每个商业圈的标配。在市区黄山路阳光海岸小区附近,沿街商业网点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排除餐饮店,当数便利店和药店最多。大约50米长的步道上,就集聚了两家便利店、三家药店,进出的顾客不少,大部分是周边居民。
3
小区商业圈成投资客新目标
越来越多的市民在选择楼盘时会将小区的商业建设列入考虑范畴,开发商也在建设商业配套上做足功夫,以满足业主需求,方便业主日常生活。在边际效应的影响下,许多小区商业圈慢慢呈现繁荣态势,为此,小区商铺也成为部分投资客眼里的“掘金地”。
市民杨先生多年前就在黄山路一带购置了一间50平米左右的店面,打算用来做点烟酒生意。后来,杨先生惊喜地发现店面价值随着小区商圈的成熟而日渐抬高,于是干脆将店面出租。据杨先生介绍,六年前,每月租金大概也就三四千元,现在已经超出1万元。每月单是收租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一家房产中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投资客而言,这类“一站式”解决居民生活需求的小区商圈,其发展潜力并不逊色于大路商铺。小区商铺虽小,但“五脏俱全”,它们不会因房龄增长而降低其投资价值。相反,好的小区商铺会在发展成熟中不断地增值。不过,业内人士告诫市民,投资前必须充分了解小区规模、居住人口密度、居民消费需求、交通设施配套、业态配比等因素,切勿盲目投资,以免买下一个“包袱”。
4
竞争激烈,店铺频频易主
小区商业圈拥有稳定客源,加之前期投入、店租明显比商场、街道商铺要低,成为众多商家眼中揽金的“风水宝地”。也正因如此,近年商家盲目跟风,经营形态单一,同质化现象逐渐突出,同行竞争激烈,商铺的存活率并非百分百。
市区黄山路一带,是商业综合体依傍住宅而崛起的典型。这段被商家视为“黄金地带”,密密麻麻坐落着十余个楼盘,楼盘下商铺扎堆。记者粗略数了数,沿街连锁便利店将近10家,滋补品、烟酒行10家,服饰店7家,餐馆酒楼远远超过10家。同一类型的店铺为数不少,致使部分商家在竞争中举步维艰。
在长平路丹霞庄附近,业态重复情况更为明显。一个小区单餐饮店就高达30多家,服装店不下20家,精品店有5、6家,面包店有3、4家,行业竞争同样激烈。一家服饰店老板告诉记者,她开业至今两年时间,旁边的邻居已经四易其主,商铺是开了倒,倒了开,有的坚持不到半年就关门大吉了。所以商家要么推陈出新,独树一帜,要么拥有雄厚资金,能跟同行耗着,否则很难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占一席之地。
5
商铺云集也带来环境问题
小区商业圈形成气候,商业配套齐全,固然是众多业主梦寐以求的居住条件。但商铺云集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却让人备感无奈。
谈到小区商铺,现租住在月季园的小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生活便利,恨的是环境脏乱、人员混杂。小戴说,自家楼下开有多家餐馆,每到饭点,店里开灶起炉,油烟味弥漫,很是呛鼻,家里连窗户都不敢开;一些商家占道经营、随意倾倒厨余垃圾,餐馆四周污水横流,地面满是客人用过的纸巾和一次性餐具,蚊虫滋生,老鼠乱窜,小区环境脏乱不堪,更为苦恼的是,餐馆吸引众多外来食客,密集的客流,加上大量的私家车,人员混杂,噪音不断。
家住天山南路的利先生则对小区楼下洗车店产生的污水和噪音问题颇有怨言。“洗车倒是挺方便,只是每天都要忍受楼下洗车传来的巨大声响,还要踏过一滩滩脏兮兮的污水,实在很头疼!”利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