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凤姐”的时间去哪儿?

李春凤在工作中

在汕头边防支队新溪边防派出所户籍民警中,有个叫李春凤的东北大姐,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凤姐”。“春凤是个闲不住的人,最缺的是时间!大伙怕她把自己累坏了。”该所教导员陈瑞兴说。那么,“凤姐”的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时间留在了本子上

李春凤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她连老百姓讲了多少句话都分不清。“有时来办证的群众不太会讲普通话,这三分钟的手续也就变成三十分钟了。”翻开“凤姐”多年来的工作记录本,竟有许多汉字的注音。这些都是她根据潮汕话的发音备注上去的。记者发现,这本子上也记录了不少证件办理流程、注意事项、工作进度等内容。

2008年7月,从广州边防指挥学校毕业的李春凤被分配到新溪从事户籍工作。由于刚开始对业务不熟悉,她随身备用日志本,生怕自己漏了哪些细节。这么多年来,那些细节早已烂熟于心,但随时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也成了一种习惯。如今,所里的民警很多都随身携带小本子,并戏称学“凤姐范”。

时间寄托在思念上

李春凤的丈夫王勇是一名刚援藏归来的边防军人。2012年7月,援藏支边时女儿才刚满三个月。李春凤没有半句怨言,毅然地支持他赴藏的决定。“‘家就交给我吧’,这句话是临走前她跟我说的,我知道那时开始,她的担子更重了。”王勇说。当时,原本从老家过来照看小孩的李春凤母亲不幸患上脑溢血。李春凤往返奔波于家庭与工作岗位之间,一边照看身体欠佳的母亲,一边照顾女儿,还要做好繁杂的户籍管理工作。

李春凤说,在丈夫援藏的日子里,自己想他,念他,一天也就那一通电话,让他听听女儿的声音,叫他好好安心工作。但为了不让他分心,对家里的困难与生活上的委屈,她只能自个往肚里咽。“或许,这就是爱吧。”这一刻,平日开朗的“凤姐”没再说话,她哽咽了。

本报记者 刘文钊 通讯员 蔡敏 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责任编辑:郑钟展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语励志剧:情暖万人乐(第二集)

潮汕搞笑短剧:叫人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