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波塔和天后太宫在海门古港出海口处,面临大海,背倚莲花峰,广阔的海面,云水相连,晴波万顷,山光海色,奇特而壮观。海门港古称大屿湾,自宋始,沿海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大屿湾成为渔舟归航停泊的地方,渔民们在港口边上搭起高高的桅灯,指明入港的方向。之后,渔民筹资将桅灯改建为灯塔,灯塔旁建天后庙,祀天后圣母,以祈海上航行安全。
乾隆壬子年(1792),天后庙扩建,且筑造妈宫花园,范围达700多平方米,宫阙辉煌,景色壮观,改称“天后太宫”,并题书立匾。光绪癸未年(1883),重修灯塔,定名为“晴波塔”,八面五级,实心,高10余米,成为古港渔舟商旅的航标。
晴波塔及天后太宫为潮阳八景之一,有诗描述,诗云:“日送千帆乘风去,晚接渔舟满载归,海市蜃楼微波碧,轻风推涛逐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