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话:春节过后,既是企业用工需求的高峰期,也是务工人员重新选择就业岗位的集中期。虽然大部分企业大打“感情牌”、“福利牌”,老员工返岗率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但总体来看,由于企业订单增加、规模扩大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强等因素,阶段性用工短缺依然是我市许多企业节后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于是,一出出企业温情招贤纳才、求职者“擦亮眼睛找婆家”的大戏也如期上演……
本报讯 记者陈史报道:“农民工都去哪儿了?”持续多年的节后用工荒问题依然在我市存在着,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传统制造类和一些服务类的企业里,“招工难”与“用工荒”表现得更加突出。
“用工荒”致企业不敢接订单
“公司有为员工投保吗?”“员工宿舍有没有空调?”“公司有没有篮球场、桌球台?”澄海莲下镇一家中等规模玩具公司的招聘专员陈先生每天都会被求职者无数次询问类似的问题。
“求职者比较工资待遇,包括劳动时长、生活环境、福利待遇等,这些都是他们关心的问题。”陈先生说,尽管公司已尽可能提高工资水平、福利待遇,但因为节后公司订单量多,上班需要“三班倒”,许多年轻的求职者还是摇头离开了。陈先生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节后由于招不到足够的一线普工,导致有订单不敢接的企业为数不少。
企业大打“待遇牌”留人
不少企业主管坦言,提高待遇成了他们吸引求职者的主要招数,同时还为员工提供免费住宿、食堂就餐补贴,以及保险、年终奖、春节车费报销等福利待遇。
今年,普工工资涨得较快,薪金至少比去年至少提升5%。“不涨工资根本招不到人。”一企业负责人蔡先生表示,今年,很多企业挂出招聘广告,将最低工资上调到2000元,部分熟练工以件计工,甚至月收入还可能达到4000元左右,但还是难以招到员工。
“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问题是企业提供的待遇与求职者职业诉求不匹配。”蔡先生说,一些工人纯粹是希望换个工作环境,才重新选择工作;有些人则是对企业薪资制度不满意,希望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待遇,因此今年该公司对各项用人制度进行了调整,但依然留不住工人,这让他很郁闷。
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农民工返城时间明显比往年晚,人数也大为减少。用工大户对普通工人的需求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不再有以往的挑剔。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行
在澄城一家专门生产圣诞品的工艺玩具公司任人事部经理的林先生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企业生产存在着淡、旺季,一旦进入旺季,需要大量用工,而淡季时订单减少,员工又没事可做,这对员工去留也造成一定影响。
林先生说,在招聘过程中许多求职者对一线普工岗位不屑一顾,不少大学生选择工作时预期很高,都不愿意当普工,他们宁肯多等待、多寻找,也不会先解决就业问题。“年轻人看重生活空间,换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平常事,所以流动性很大。”
“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的矛盾,是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行’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指出,正是由于供求双方的差距不断扩大,造成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不断增多。此外,“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当下求职主力军。新生代求职者多是独生子女,与父辈相比,他们的职业诉求发生了变化,对工资水平、就业环境、个人发展空间更为重视,对从事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发展前途不大的体力劳动的意向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