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市委会:
严格按照规划施政
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划施政,加大力度落实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 》。
民革市委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建议:推进教育医疗事业发展,以优良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积聚人气;发挥金融、软件服务、信息等产业主导作用,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致力建设数字特区;搭建生产者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服务业集聚式发展;通过外包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设计货源聚集地的运营系统;发展广澳深水港后方“陆运疏运中心”。
民盟市委会:
共同创建平安校园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建议:及早出台《校园安全法》;培训专业校园保安;校园安全教育训练常规化和课程化;在学校提供专业心理辅导服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疏堵结合解决学生交通违章问题;建立校园周边环境齐抓共管长效机制;加强校园安全法律支援;增强学校危机公关能力;做好学校建筑摸查和规划设计工作。
民盟市委会:
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
建议: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发展资金紧缺问题;加强土地管理,强化发展用地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服务扶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用人环境。
民建市委会:
加快利用外资步伐
推动汕头经济发展
建议:汕头应当以大力引进外资作为突破口,争取利用外资促进园区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地方整体产业做大做强。要优化投资环境,争取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好“侨牌”、“潮牌”,充分发挥海内外侨胞的资本优势,积极融入粤东发展区域。
民建市委会: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议:要立足目前汕头现有的基础和优势,通过明确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计划,加强支持引导,提供政策保障,挖掘产业优势,夯实发展基础,建立考核机制,提供制度保障等举措,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民进市委会:
创新社会管理 实现社会善治
建议:善治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最佳状态,强调国家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建议:转变理念思路,树立善治理念;全面深化体制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以法治推动善治;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竞争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朝着优质、高效服务转变。
民进市委会:
加大技术创新扶持力度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建议:面向全球建立“智库”,指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鼓励当地高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延伸;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切实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民进市委会:
强化措施应对南澳大桥通车
建议:采取岛内专门游览车接驳、严格交通管理、对景区门票采取预售制度等措施,应对南澳未来临时交通量剧增的问题;委托专业研究机构对南澳总体发展模式进行系统的规划;进一步提升南澳在海湾新区中的战略地位,成立南澳-莱芜一体化开发协作区。
农工党市委会:
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
建议:对汕府办[2010]135号文贯彻执行情况组织检查,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学习先行城市的做法,设立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市政府应针对各有关部门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及时出台指导性的意见,强化各项规划的系统性、协调性。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明确责任范围,强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集中后规划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衔接。
致公党市委会:
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管理
建议:对占道经营行为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整治;加强对环卫作业的检查、奖惩,引入社会监督评价方式;加大对于步道乱摆乱放,乱拉横幅等行为的处置力度;加大对于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整治交通管理秩序;整合多部门资源,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严格执法,树立执法威信;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实行举报有奖。
致公党市委会:
发展民俗文化创意产业
建议:把潮汕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景观集中一起,建设集民俗活动、会展促销、购物休闲、游戏娱乐、影视拍摄功能于一体的“潮汕民俗文化风情创意产业园”;出台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利用社团力量,充分发挥群众智慧。
致公党市委会:
为加快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建议:营造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打造优良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法治环境,依法治市,奖优罚劣;营造海纳百川的人文环境,继续巩固和提升创文成果;营造加快振兴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技术、信息、法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组建企业联盟,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加强监管,营造安全有序的金融环境,探索民间融资的规范化途径;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
九三学社市委会:
推动民企技术创新
建议:建立和完善企业孵化器,充分发挥孵化器对技术创新创业企业的培育服务功能;建设产业共性平台,探索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培育技术创新的动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订帮扶工作计划和培育发展分期目标;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切实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台盟市支部、市台联:
整治城市扬尘 防治大气污染
建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对建筑工地及各类施工的监管,提升环卫作业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大力发展公交,倡导绿色出行。
市工商联:
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建议: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完善激励机制,在鼓励本地企业发展上下功夫;积极发展信息平台,切实为企业用工牵针引线,推动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综合协调,实施更加宽松的创业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努力营造法治化环境
建议:1、重视科学立法。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有计划、针对性地开展立法,特别是在促进“一核二区”建设方面建章立制。
2、坚持严格执法。执法部门必须做到职权法授、程序法定、行为法限、责任法究。
3、确保公正司法。要强化保障人权、程序实体公正、疑罪从无、无罪推定、证据裁判、质量效率意识;推进司法公平、检务公开;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发现纠正机制、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4、推进全民守法。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要率先垂范;要开展灵活生动的法律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
以兰为媒促进汕台农业合作
建议:政府应对汕台兰花产业合作予以重视,搭建平台,在农业专项资金和土地安排中给予适当倾斜;将两年一届的“海峡两岸国兰精品展”作为汕头的对台交流合作重点项目;落实2010年“广东周”期间我市在台湾签订的《汕台兰花战略合作协议》,支持筹备成立海峡两岸兰花交流协会;对正在筹建的 “海西花卉交流中心”和“兰花研发中心”给予大力支持。
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议:加强领导,制定有关规划,加快相关立法;加大投入,完善设施,重点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拓宽思路,创新服务,整合资源,组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活化历史建筑,加大保护力度;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设置,加强人才培训,稳定基层文化队伍。鼓励支持各类民办文化协会、文艺团体发展。
市政协社会科学界、新闻出版界:
推动“全民阅读”,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建议:增加公共图书馆年购书经费,改变我市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支持其多元发展;通过举办公益论坛,读书沙龙活动、读书征文活动等形式,让更多人爱上阅读,自觉阅读。
市政协香港组:
构建“汕头华侨产业园”
建议:作为海外潮人,我们支持汕头创办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议在该试验区里面规划建设华侨产业园,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亲缘”的优势,借此平台吸引港澳及海外华侨的资本、人才、技术和产业集聚,使潮汕地区重现百载商埠的繁荣昌盛局面。构建华侨产业园,要把好规划关、入园关,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分类产业园,力争在跨境合作上有新突破。
市政协澳门组:
加快构建立体化大交通体系
建议:规划汕头现代综合交通系统,加速粤东经济一体化;建设交通建设融资平台,形成多元化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支撑;构筑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布局,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王伟深:
加强前美古村落保护利用
弘扬潮侨文化
建议:澄海前美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数百年的潮汕农耕文化,糅合了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侨乡文化,其乡村布局和民居建筑特色鲜明,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建议:各级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围绕潮文化、侨文化做文章,以文化传承为内涵、旅游开发为载体、产业效益为目标,做成知名品牌,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借鉴山西乔家大院的成功经验,争取与国内以至香港最具影响力的影视创作团队合作拍摄相关的影视剧,展示潮汕文化和侨商精神。
王泽方:
组建行业电子商务投资基金
建议:由传统的制造业行业协会发起,由会员单位出资组建电子商务投资基金,政府通过财税优惠的措施引导企业投入资金;请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负责对基金管理和对电商业务的投资管理;发挥电子商务投资基金的资金优势,在国内主流交易平台上打造高信誉度、高产品质量、高服务质量的名店,建立专业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王婕:
正确对待志愿服务 善用义工资源
建议:1、有条件的政府部门在本单位党员和职工中建立自身的义工队伍,并保持良性运作,使单位内的志愿服务常态化。2、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有利于政府规范使用义工资源。3、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可将志愿服务活动列入中学课外实践活动。
叶镇鹏:
让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成时尚
建议:目前我市部分公共休闲场所卫生条件存在问题,有关主管部门应予以重视,治理水源污染,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为市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许凯俊:
做强做大我市医药行业
建议:1、加快医药产业集群基地建设,解决医药企业多、小、散的问题。
2、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给予如土地优惠、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3、政府应重视支持药业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搭建创新平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增强行业发展的后劲。
张继丹:
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管理
建议:科学规划城市交通架构,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路面见警率,加强管理力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逐步解决有关执法部门在人力、经费、装备、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困难;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在人口稠密住宅区等地方建设全自动智能仓储式立体停车场(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意识。
陈文贞:
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建议:明确农业的公益性、战略性地位,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加大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稳定、壮大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才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选择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能人,作为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民走“科学兴农”之路。
陈庆文:
关爱抗战老兵时不我待
建议:目前发现的汕头市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和地方抗日民众自卫队队员有数十人,他们投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族的独立浴血奋战的经历不应被忘却。建议:除尽快落实社会福利保障、在养老服务方面给予重点照顾外,市政府可参照2010年国家向在乡抗日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的办法,结合去年民政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我市抗战老兵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并在重要节日给予慰问。
周茹茵:
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建议:1、制定出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方面的地方法规。规范地下空间规划的制定、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明确主管部门,理顺申报审批流程和管理体系。
2、高标准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建设。
郑红颖:
创新办学机制 推进校企合作
建议:中职学校必须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围绕市场需求,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创新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扩展办学规模,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