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晓丹 实习生 纪蔓佳)家住丽日庄的王老伯近段时间来心情一直很郁闷,一年来,子女为其换了三个男护工,但都是外地人,沟通起来很困难,相处也不愉快。王老伯的子女也希望能给父亲找一名本地男护工,可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高龄老人和带病老人也相应增多,老人护理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目前本地男护工行业存在较大的人员缺口,就算“打着灯笼也难找”。
王老伯身体不好,加之腿脚不方便,日常起居都需要别人照顾。为此,王老伯的子女给他请了一名男护工照料生活起居。王老伯听不懂普通话,一开始,他便希望能找一个本地的男护工,可子女们找了很长时间,都找不到一名本地的男护工,只好先找了一个福建籍的。然而,外地护工和老人相处时便出现了一些问题,王老伯不会讲普通话,双方在语言上难以沟通,加上生活习惯不一样,王老伯和护工多次发生一些小冲突,久而久之他的脾气也越来越差。王老伯知道频繁换护工,给子女增添麻烦,当换到第三个外地护工时,尽管仍觉得难以相处,他也只好勉为其难。
汕头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很多老人都需要护工照顾,因此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养老护理专业队伍,特别是在本地人群中来培育和发展一批养老护理人员。然而,记者走访我市家政市场发现,目前家政市场中男护工人数较少,汕头本地男护工更是凤毛麟角,这对于很多家里老人需要护工照顾的家庭而言,确实是一大难题。
据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郭经理介绍,当前家政行业中陪护工的男女比例为3:7,而且男护工中以外地人居多,主要来自福建、湖南、湖北和安徽等地,本地男护工比例只占所有男性陪护人员的三成,大多来自饶平。郭经理告诉记者,从传统观念来看,陪护工是“伺候人”的活,本地男性很少人愿意放下“面子”从事陪护工这份职业,这是导致本地男护工难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