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锦梅摄影报道:每当夜幕降临,东厦路与天山路交界处西北角的步道就开始热闹起来,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临时夜市,吸引饭后出来散步的市民驻足、消费。在这些摊贩中,有些白天是上班族,到了夜里摇身一变就成了摊主,在赚些“外快”的同时,希望积累一点创业的经验。
近日晚上,记者在现场看到,短短几十米步道就有约30个摊档,有卖衣服袜子的,有卖手机壳小饰品的。摊主们都显得比较年轻,或支起一张简易桌子,把货物摆在桌上,打开携带方便的台灯照明,就形成了一个档口;或拉一个“┌┐”形铁架子,把衣物往上面一挂,就开始招徕顾客;更有甚者,直接把货物摆放在地上,或把衣服、包包挂在小车身上,人只需往旁边的椅子一坐。三三两两的市民散步经过时,会走近来东看看西瞧瞧,发现有需要的或是喜欢的货物,价格方面感觉又合适,就会掏钱买下来。记者留意到,还有的摩托“骑士”是特地前来的,他们一来就直奔“目的地”,买了东西直接离开。
记者经过一家卖袜子的摊档时,三十来岁的摊主热情地招呼:“买袜子吗?最优惠的10块钱3双,混搭着买还可以买到4双。”记者上前与其一番攀谈得知,他是一个上班族,几个月前才来到这里摆摊,想赚点外快养家糊口,这段时间以来平均每晚能赚二三十元,“从这段路开始热闹到逐渐冷清,一晚要摆摊三个小时左右”。他误以为记者也准备前来“创业”,还热心地介绍“创业”该做哪些准备,比如卖手机壳和专门给人刷手机系统、下载影视音乐的,就需要准备比较稳固的桌子,除了笔记本电脑电源外,还应多备一个功率较大的移动电源,以备不时之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物价的飞涨,有不少年轻人希望利用业余时间做一点副业,让手头富裕一些的同时,还能积累一些经验,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市民林小姐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她认为不管是为谁打工最终都只是一个打工者,只有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才最牢靠,“我也想找个人流量大的地方从摆摊做起,但是自己可以投入的资金少,没办法租赁到门面,当流动摊贩又怕城管来赶。希望有关部门多辟几个合法的夜市,给我们这些草根创业者提供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