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鸭食鸭




   附图是今年春节我在潮州梅林湖拍摄到的野生绿头水鸭,食家一般称为“青头”,与“红脚”水鸭相比个头较小。曾有专家论证,家鸭其实就是由绿头鸭驯化而来的。以前农村还常见一种称为“红面鸭”的番鸭,有白色和黑色两种,头部生着肥厚的红色肉疣,一看就知道是个外来种。用番鸭与本地菜鸭杂交,后代又有半番、半菜等多种名称。

  过去普通的农家,鸡最多是几只几只地饲,鸭子不养则已,一养都是一整群一整群的,而且都是放养为主。到了傍晚,赶鸭的人才用长长的竹竿将鸭子从野外赶回寮内。有一首“关神曲”就描述了这种日入而息的情景:“日落西山是夜昏,家家处处人关门,鸡鹅鸭囝上寮了,请阮阿姑回家门。”

  关于鸭食鸭的民间故事和与鸭子有关的一些方言俗语,大约就是在这种放养鸭子的年代产生的吧。

  讲述鸭食鸭饮食故事的人大多要先卖个关子,会这样提问所有的听众:“如果将你关在鸭寮内,注意不能外出!你能不能在十天内将100只鸭子都吃光呢?”看见听众都张大了嘴巴,讲故事的人才得意地继续说下去:“其实很简单,办法就是鸭食鸭!”

  按照故事的说法,鸭食鸭就是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将鸭子宰杀后剁碎给鸭子们吃。比如第一天宰杀20只,第二天又宰杀15只,如此一来,即使自己不动嘴,鸭子们最后也会自己吃掉自己。这个故事有多少真实性并不重要,甚至很可能自古以来都没有人这样试过。故事实质上只是根据鸭子的习性,做出一些合理的猜想而已。

  相类似的说法还有俗语“鸭囝无粟唔过夜,猫囝无臊唔缀家”(需要夜草或甜头)、“鸭囝听雷”(听不懂)、“鸭囝跳东司”(随波逐流无主见)等。

  在鸡鹅鸭这农村最常见的“三鸟”中,鸭子自古都被认为比鸡鹅都要低贱。《左传・襄公》记载:“公膳,日双鸡。饔人窃更之以F。”意思是说:公卿大夫上朝办公的工作餐标准是每日二鸡,但厨师竟然私底下将鸡换成了较廉价的鸭。

  自从集约化养鸡业出现之后,鸡的价值反而要比鸭低一些。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传统的烙要用鸭蛋?我说因为鸭蛋便宜呗。但事后到菜市场一问,现在鸭蛋一斤要6元钱,比普通鸡蛋要贵好多。看来以后要多多了解实际情况,不能信口开河。

  因为鸭子贱价,所以过去的潮菜厨师,当用到鸭子这种食材的时候,老是想方设法要将它们做得复杂一些,让它们看上去显得高档一些。最常见的做法是将鸭子拆骨,做成很有特点的潮汕手工菜。比如“八宝姜米鸭”,要将整只鸭子去骨变成一个巨大的荷包,填塞糯米和香菇、虾米、火腿、肉丁、厚力(栗子)、莲子等,滚熟后还要蒸烂压扁,食时再炸酥上桌。还有一个叫“芋茸香酥鸭”的传统手工菜,也是全鸭拆肉成丝,上面的芋茸要用猪油揉搓,油炸后才会像莲花般散开,入口酥化并且与底层的鸭肉共同构成丰富的层次和口感。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走出喝茶三误区
  • 下一篇:普宁面线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抓壮丁

    潮汕故事剧:二瓮银(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