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房售价上涨的“硬指标”除了波及到二手房买卖,出租屋市场也受这股“蝴蝶效应”影响,租金快速上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规范管理的小区房租逐渐上涨,越来越多白领开始从商业住宅小区向城中村转移,其中不少人是从城中村出租屋走出来的,如今又不得不踏上“回村”之路。
房租半年来连连上涨
“大半年来,房租接连上涨,房客住不起自然就挪走了”,在市区牡丹园、石榴园等片区走访,一些房产中介告诉记者。
“顺风”房产中介经营者老李告诉记者,以前牡丹园、石榴园等东厦片区的“一房一”和“两房一”住宅出租价格在450到600元之间,现在基本涨到600到850元。在一些有门房或是物业管理的小区,同样容积的出租屋,房价还会因“安全小区”这个因素贵50元到100元不等。
长平路一家连锁房产中介的经理林先生说:“大半年前,你还能花1200元在中泰小区内租套三房一厅、家电齐全的房子,现在几乎是不可能的。”
采访中,多家房产中介证实,出租屋租赁市场涨价风和房产楼市火旺息息相关,只要楼市销售生意持续红火、房价节节攀升,出租屋业主自然也就同步升价,而只要有人做了“升价尖兵”,其他出租屋业主也就跟风,“几个回合”轮转下来,市面出租屋租价自然上涨了不少。此外,租价上涨还和部分观望楼市新政、以租待卖的人士有关,这部分人士所拥有的房屋位置相对较好,基本都是配套了物业管理,毗邻学校、商场超市,所以屋主不希望因为低房租而影响了楼房的出售,即使暂时“空置”也无所谓。
白领无奈搬进城中村
“我们不是傻子,房租老是上涨,我不可能死守,只能往价格便宜的地方搬。”昨天,租住在“龙湖新村”的刘良这样说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搬走另找住处成了租客应对房租上涨的法宝,并且越来越多白领也开始从商业住宅小区向城中村转移。
29岁的刘良是潮州人,从汕头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在“江湖”上闯荡了多年,目前是“潮流”设计公司策划部副经理,月薪4000余元。他告诉记者,因为工作需要熬夜成了习惯,所以他在长江公寓租了一套“两房一”居室,以免晚上“当夜猫”影响了同居女友的休息。最先月租金是650元,今年以来已涨了两次价,目前是900元,他觉得有点贵,就搬迁到龙湖村里的公寓房,同样“两房一”才700元,省下200元可以晚上买鸭脖子下酒“提神”催生“工作灵感”。
同样,在“琪琪”服装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的程勇也从丽水庄小区搬迁进入陈厝合村“公寓”居住。程勇称,租金上涨当然让他们萌生“退意”,虽然现在工资收入有四五千元,但商品房房租涨至千元,而同样面积的房子,在陈厝合只需六七百元左右,那肯定是选择便宜的房租。程勇称,他们公司行政部几名同事原来都是“扎根”丽水庄、丽日庄小区一带,现在房租一涨,大伙儿都相约转移到陈厝合村了。程勇承认,当初选中城市住宅小区主要就是瞧中房间格局较为合理,居住环境整洁卫生,而现在陈厝合新起的“公寓房”整体环境并不比商住楼差,也都配套了空调、上网设备等。另外,以前担心的出租屋治安环境差情况现在明显改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白领在“登陆”汕头时,一开始就租住在金砂乡、龙湖村、广兴村等城中村,对他们来说,刚刚踏进汕头创业,经济收入有限,城中村低廉的房租,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经过多年的打拼后,大家的收入逐渐提高,于是纷纷搬出城中村,一起到规范管理的小区甚至高档花园小区租房。然而,近年来这些小区的房租一路高涨,已经突破了他们的承受“底线”,无奈之下,只能卷起铺盖收拾家当,再次到城中村租房。住了一段时间的花园小区后又搬进城中村,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更多的是心理的巨大落差。“这一住不知道又要住几年……”一位白领怅然地说。
城中村租房市场迎新商机
采访中,龙湖村、陈厝合一些出租屋业主告诉记者,现在的出租屋并非以前环境黑暗、居室潮湿的代名词,新建的出租屋都格局合理,采光充足,而且还注重环境卫生、消防、治安安全等诸多因素,不少出租屋都采取了类似门房管理的物业式管理,大家目的就是要吸引“白领”入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来租房者中,有不少都是白领群体,这些正是出租屋经营者“筑巢引凤”所期盼的“目标顾客”。
纪勇和是陈厝合人,家里盖了一栋8层楼的楼房出租,一个月有近万元的收入。据他观察,现在邻居们出租屋里的“有钱”房客比以前多了,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递增,有的房客还是驾驶汽车的有车族。纪勇和称,以前出租屋的租客大多是普通的打工者,他们对居住环境没有要求,只要价钱便宜就好,但这两年,衣着整洁的新房客出现了,他们讲究居住环境,价格反倒不会“锱铢必较”。一些“先知先觉”摸到这个租客新动向的出租屋业主及时对老屋进行翻新,提高档次以吸引这类租客。“你看,现在村里一些后期新建的出租屋都是按照公寓房格局规划的,有的还配置了电梯,他们的租客自然大多是‘高档客’,这确实是出租屋市场的一个新方向标”。
白领们从商业住宅小区向城中村转移的这股潮流,给城中村的出租屋市场带来了一轮新商机……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