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天气晴朗,南澳大桥开始悬挂斜拉索。记者来到施工现场,用镜头记录下挂索的全过程。
下午14点50分许,南澳大桥海上施工平台燃放起礼花,“开始挂索了!”像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行走挂篮……南澳大桥建设每开始一个重要节点工程,施工单位都会放鞭炮,寓意好的开始。
基于海洋地质、水文及气候条件与内陆工程的不同,南澳大桥在材料、结构、桥式布置等多有特点,其中主桥采用的便是矮桥斜拉索设计。继南澳大桥顺利完成主塔封顶后,大桥第一根斜拉索从昨起开始悬挂。据介绍,全桥设计悬挂48根斜拉索,每根斜拉索内,包含有37根直径为15.2毫米的钢绞线。
记者了解到,悬挂斜拉索的主要工序包括备料、挂索、张拉、调索、斜拉索防护等。斜拉索为双索面,分别布置在两个塔柱上,斜拉索在塔上通过分丝管贯通,塔端设置抗滑锚筒,抗滑锚在斜拉索张拉完后安装。
每一根斜拉索的悬挂,均是艰难而又精细的工作。昨天下午,记者在南澳大桥海上施工平台看到,施工现场一片忙碌,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挂索工等各司其职,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据工程人员介绍,挂索时直接利用现浇箱梁的挂篮作为施工平台,2名施工人员在离桥面30米高的塔顶辅助穿索。记者跟着施工人员,慢慢地爬至这处“至高点”。只见一根粗大的斜拉索从塔柱一直斜斜地延伸至桥面。往下望,桥面上的施工人员变得如蚂蚁般小,现场风并不是很大,不过,俯瞰脚下的滔滔海水,还是让人不犹得感到“双腿发软”。高空作业的强度与专业度,可见一斑。
记者了解到,每节段箱梁施工完成,就马上进行挂索,悬挂一根斜拉索的时间需12小时,整个工序大概为半个月。
本版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蔡晓丹 袁笙 实习生 纪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