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晓F 实习生 张怡畅 摄影报道)连日来,全国观众在收看中央电视台关于“天兔”台风的直播报道时,都为演播画面的背景大图片《“天兔”来袭》所震撼。很多观众包括汕头本地市民并不知道,这正是汕头都市报记者在台风来临之际的澄海莱长渡口拍摄的。这幅富于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一时间也成为国内外几十家媒体的“天兔”报道主打照片。
22日,超强台风“天兔”逼近我省沿海地区,莱长渡口附近海面波涛翻滚,本报记者袁笙和杨立轩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一个又一个的巨浪迎面打来,记者尽管浑身已被海水打湿,但还是敏捷地一次次按下快门,用独特的视觉记录惊心动魄的场面。图片被及时发送到网络图库,很快就被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网易、腾讯等数十家媒体采用。前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的“主播关注”专题中,演播室的背景大图片也采用了其中的主打照片《“天兔”来袭》(如图)。这幅图片,用最直观的画面深深震撼了全国观众。
昨天,众多知名摄影专家都对这幅新闻图片予以高度评价,纷纷盛赞本报记者的职业水准。汕头资深摄影记者孙日绚表示,这张图片从新闻摄影上讲堪称佳作。新闻照片贵在真实,而新闻摄影从技术上讲就是能否抓取新闻事件的典型瞬间。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中,往往在不影响新闻事件真实性的情况下合理利用艺术表现的诸多因素进行拍摄,以最大限度吸引读者眼球。孙日绚坦言,图片利用逆光效果使画面富有层次质感,最妙之处就是在画面中人物安排成对角构图,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这样的新闻照片很出彩!
“年轻记者能够在台风来临时冲在最前线,并用艺术手法拍摄新闻照片,十分难能可贵。”市政协常委、汕头摄影家协会主席、新华社金牌摄影师马卡在看到这张照片后,竖起大拇指夸奖:“画面中,当惊涛拍岸时,2位市民站在巨浪面前处变不惊,充分展现汕头人在灾难面前淡定从容,有序应对的一面,起到既反映台风情景,又宣传汕头的作用。”马卡认为,这张照片,看出汕头都市报的记者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更看到了年轻记者难得的职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