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是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立足于得天独厚的条件,龙湖建区以来先后设立了4个工业园区,并逐步引导工业企业进驻园区。走马珠津、龙新、龙盛、万吉等工业园区,记者发现由于重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各个园区内“六通一平”基本完善,道路宽敞平坦,绿化、卫生等由专业队伍负责,各类客货车辆往来其间,井然有序。工业园区已然成为龙湖工业的集聚平台和投资热土,并已初具规模和效益。
“龙湖工业园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地集约利用率高。” 龙湖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广河介绍说,在去年省国土资源厅开展的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龙湖工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度分值在全省名列第二;园区企业南洋电缆和美宝制药每亩土地创产值分别达8000万元和4000万元,广东潮宏基实业有限公司每亩土地创产值更是高达1.8亿元。园区工业项目平均每亩土地创产值700万元、创税收33万元,已成为龙湖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增长极。
目前,龙湖工业园区已形成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印刷包装、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超声电子、智能输配电、珠宝首饰、品牌服装、工业电气等产业已具备较强竞争优势。万吉工业区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汕头光机电产业基地主要聚集区。
得益于园区良好的集聚和孵化作用,龙湖工业园区涌现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骨干企业。在园区现有的187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上市企业5家。这批企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去年龙湖工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19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60%;税收9.1亿元,占全区工业税收75%。
“龙湖工业园区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效益,但在发展中仍碰到不少问题。”张广河坦言,目前园区发展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发展空间受限。“目前向园区申报用地的项目有20多个,用地需求超过50公顷,但园区无法满足需求,用地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园区企业的发展也不平衡,仍有部分企业土地利用率不高,土地资源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张广河认为,园区早期引进的一些企业存在产业层次偏低的问题。而园区周边部分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给企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破解瓶颈,再创龙湖工业园区发展新辉煌,考验的是当地党政的决心和智慧。据了解,龙湖区目前正加紧珠津工业区南扩二期235亩土地的征地工作,为入园企业提供发展空间,积极开展现有工业园区扩园工作;同时规划建设“外砂新溪产业转移工业园”,承接城区企业的产业转移。园区近期将集中清理闲置土地11宗,面积157亩,对闲置土地限期投产建设,限期盘活,对逾期未能盘活的土地,将依法收回,重新出让引进项目。
园区还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输配电、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在珠津南扩片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培育企业上市,加快形成园区产业链,实现产业聚集,优化资源配置。龙湖区将加快万吉工业区龙江路、珠津工业区珠津路和韶山路等市政道路配套建设,方便园区企业交通。
本报记者 郑梦婕
记者感言
园区经济有着集聚经济、规模经济和辐射经济等特点,对于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贫乏的汕头来说,建设发展工业园区无疑是解决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龙湖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六大提升”,即提升工业发展空间、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企业规模效益、提升园区发展环境和提升园区服务体系,通过这样的“组合拳”,工业园区将强化其作为龙湖经济发展“领头羊”的地位和作用,带领龙湖乃至全市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