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您或轻松出游,或休闲在家,享受惬意的快乐假期时,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从身边匆匆掠过,他们默默坚守岗位,为这座城市的繁荣添砖加瓦。“五一”劳动节,我们走近这一群体,把镜头对准这些“最美劳动者”。
景区保洁员杨还可:
环境靓丽,再累也开心
“五一”假期让不少市民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家走出家门来到各大景区享受这休闲一刻,由此带来大量垃圾,景区劳动者肩上的任务就更重了。
下午1时许,华侨公园大草坪成了卫生“灾区”,散布在各个角落的白色垃圾杂物看起来十分刺眼。年近六旬的杨还可和工友们手持竹耙开始在景区打扫,不一会儿就扫了满满一畚斗的垃圾。
杨还可是安徽人,来汕务工近十年,去年底来到华侨公园成为一名景区保洁员。每逢重大节假日,他们就更加繁忙了,甚至晚上还得加班加点。
这不,从早晨7时许开始,杨还可等人就趁着游客未到,把景区各个角落清扫了一遍;游人纷至沓来,杨还可他们埋头在花圃里除草;午饭后稍作停顿又开始卫生保洁……据介绍,节日期间华侨公园每天的垃圾量比平日增长了超过1倍,园方临时增雇5名保洁员,包括杨还可在内的12人负责整个园区的卫生保洁工作。
在杨还可的“责任范围”——大草坪上,餐纸、雪糕盒、糖果外壳等垃圾杂物随处可见。
杨还可告诉记者,最难扫的是烟头、竹签、纸屑等体型小的垃圾,普通的扫把根本拿它们没辙,只有出动竹耙作为工具,才能把躲藏在青草中的垃圾给“揪”出来,看着恢复靓丽的环境,杨还可揪着的心放松了不少,工作的劳累瞬间也跑得无影无踪。
心愿:其实游人身旁有很多垃圾桶,但很多人不愿多走几步,直接把垃圾丢在地上了事。有时我们刚清扫一遍转过头一看,地上又被扔满了垃圾。希望大家能多体谅保洁员的艰辛,自觉爱护绿化,这样保洁员清扫起来也容易一些,我们的城市也更加靓丽。——杨还可
本报记者 林彦恂 曾春乐 实习生 傅晓嘉 摄影报道
汽车修理工王德庆
捣鼓零件,辛苦中找乐趣
“节假日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但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今年26岁的王德庆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汽车修理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一堆零配件以及出现故障的车辆打交道,他早已忘记节假日放假是什么感觉,只顾埋头在辛苦而平凡的工作中寻找属于他自己的乐趣和满足。
王德庆告诉记者,他18岁那年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找工作,一开始他找的是厨师的岗位,但没多久他便感觉这工作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他希望找到一份自己喜欢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辗转寻觅之后,他终于成为骏驰车辆维修厂的一名普通学徒工。王德庆说,虽然一开始当学徒工时收入不高,工作也比较辛苦,但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感情。
原来,王德庆从小很喜欢修理各种机械、电器,他不仅常常自己动手修理自行车,还喜欢“鼓捣”家里的各种电器。
自从成为汽修厂的工人后,王德庆开始系统地学习各种汽车修理技术。如今,他也早已从最初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机电修理师傅。
王德庆说,成为机电修理工后他的工作更加繁忙,特别是每逢节假日来修车的人很多,有时他一天要修10多辆车,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另外,汽车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作为汽修工的他还要抽出业余时间看书或者上网学习各种新技术、新知识,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难题。王德庆告诉记者,虽然当汽车修理工又脏又累,但他仍乐此不疲,因为他能在劳动中找到无尽的趣味和满足。
心愿:我就要与女朋友结婚了,现在得抓紧时间努力工作、认真学习,希望有一天也能拥有自己的汽修厂,给父母和爱人更稳定的生活,同时自己也能在更广阔的平台里体验车辆修理工作带来的乐趣。——王德庆
本报记者 邓丹丹 摄影报道
停车场保安员老陈
车多人杂,巡逻一刻不停
节日里的南国商城,偌大的停车场内停满了汽车,保安员老陈和他的同事警惕地在场内四处巡逻,不时还用对讲机彼此联络着。
“相对于不少市民来说,他们节假日是欢天喜地结伴出游。而我们却得坚守岗位,而且还神经紧绷着,提防偷车贼‘乘虚下手偷车。”在南国商城公共停车场,昨天上午7时半就上班在岗的保安员老陈告诉记者。
“商场就有这样的特点,每逢双休日特别是‘五一’、‘国庆’等喜庆假日,顾客蜂拥而来,停车场停车位有时还‘满座’,后来者只得一旁‘站岗’等候‘空位’。车场内车辆众多、人员复杂,出口又多,这时我们的责任也就最大。”老陈笑着说道,每逢重大节庆假日,他们总是一刻不停地巡逻,既维护停车场秩序,更是提高警惕严防偷车贼进场“浑水摸鱼”。
“你想想,大家都是欢天喜地进场购物,但出来时却发现车辆丢失了,那心情肯定糟透了。在看护车辆过程中,老陈和同事们有时还为停车后忘记拔钥匙的“马大哈”看管车辆,当顾客满身是汗地浑身搜找钥匙时,老陈他们就会上前,让顾客出示车证校对,然后才归还钥匙。
“节假日当班,工作量更大,一个班次8小时下来,人感觉很累,但当班时没有发生顾客车辆失窃意外事件,这也是这份保安工作的最大价值。”老陈一边说着,一边在场内“游弋”不止,警惕地扫瞄每个角落……
心愿:虽然保安员这份职业相对辛累,常年经受日晒雨淋,但是,看到人们高高兴兴进场购物,快快乐乐满载而归,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老陈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饮食店经营者阿利:
整天忙活,换来“节日红包”
清晨5点钟,阿利像往常一样早早起了床。一番洗漱,简单地吃过早餐后,他走出家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现在正是“五一”小长假,许多人都在享受休闲的节日,但对于经营@面饮食店的阿利来说,一年到头,他真正休息的恐怕只有春节的两三天。
接近6点钟,阿利已将一天所需的食材采购完毕,开店迎客了。在“三身人”附近经营饮食店五六年,凭借着一口好“汤水”和薄利的经营,阿利的饮食店颇受街坊邻里的欢迎,每天总有不少“回头客”前来“帮衬”,因此生意也算红火。不过,假日里老顾客们休息了,店里会不会反而冷清了呢?这一担忧显然是“杞人忧天”。小长假第一天开始,阿利便着着实实迎来了“开门红”,到饮食店用餐的客人是一拨接着一拨,让阿利和妻子忙得“连轴转”。
“生意不仅不比平时差,营业额还增加了两百多块钱。”阿利喜滋滋地说。的确,一顿午餐能增加两百多元的营业额,对于一家泡@条面的小店来说,确实是一个辉煌的“战果”,也算是客人们给他们“坚守岗位”的一个“节日红包”了。
“现在食材、人工成本都大幅提高,即使像我们这样的小店,每月仅青菜、肉品两项增加的支出也要超过2000元,好在客流量还可以,不然实在难堪重负。”阿利说,为了节省人工成本,他们不敢额外雇工,一年四季全凭夫妻俩起早摸黑辛苦劳作,再加上岳父帮忙才撑起这家店。
劳动最美。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家的生活,阿利说,再辛劳也是值得的。刚聊着,又有几名顾客进店,只见阿利动作利索,又忙开了。
心愿:一家老少平平安安,小店生意蒸蒸日上。这样,就算辛苦些也值得。毕竟,“希望就在明天嘛”,我相信这句话。——阿利
本报记者 刘婉萍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