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清澈的自来水淘米,空港经济区h台镇塘边村村民王松海别提有多高兴:“原来取用的摇井水有股异味,喝起来不放心。现在终于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再也不用为饮用水安全问题担心了。”能饮用上干净的自来水,一直是塘边村民的心愿。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的心愿变成了现实。喝着自来水,农民乐在脸上,甜在心里。
这是我市坚持民生优先,走民生引领型发展路子,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突出抓好“治水、修路、办教育”三件民生大事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的一个缩影。
为民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核心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奋力探索后发地区跨越式科学发展新路。面对重重困难,我市在奋力加快发展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改善民生,在工作实践中很好地体现了民生引领型发展的理念。市委书记陈绿平多次强调,我们要突出为民发展、富民发展,着眼于解决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增后劲的大事实事。
发展为了人民,成为我市贯穿始终的发展宗旨。
新一届市领导班子到位后,我市从欠发达的实际出发,突出抓好“治水、修路、办教育”三件大事,加快建设惠来县中东部供水工程,及时推进引韩供水工程和榕江整治,全面掀起交通公路建设大会战,创建教育强市,实施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共拨付省十件民生实事资金33.97亿元,完成预算317.86%,完成进度列全省第1位。全市财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71.27亿元,占全年支出的47.83%.《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报告》显示,揭阳幸福指数排名居全省第4位。
今年,我市将要实施的十项民心工程和30件民生实事中,治水、修路、办教育占了相当的分量。
民生水利,滋润百姓心田
水,可以说是民生头等大事。喝上安全水,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
严重缺水的惠来县仙庵镇京陇村,村民时常因为争水而产生纠纷。村民胡平听说要修建惠来中东部供水工程,解决他们世世代代缺水问题,激动地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希望这个民心工程早日建成,早日通水,到时我们一定要向县里送锦旗!”
惠来中东部供水工程,是我市加快民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2014年7月建成之后将彻底解决惠来县中东部几十万人口缺水问题和中委广东石化炼油项目等重大项目供水问题。
去年以来,我市以加快民生水利建设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千宗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千里江海堤围建设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等五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全市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18亿元,建设民生水利项目一大批。
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一直牵挂着市领导的心。在财政困难情况下,我市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捷报频传。去年度我市列入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考核项目49宗,计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近64万人,总投资3.14亿元。经过全市的共同努力,按期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据统计,从2008年至去年底,全市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31宗,累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15万多人,累计完成投资9.32亿元。
治水,我市永不停步。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市区引韩供水、惠来中东部供水、普宁白坑湖水库综合治理三大民生水利工程,计划完成小型农田水利1个重点县和5个示范镇建设任务,开展榕江综合治理,启动北河疏浚工程等民生实事。
致富的“路”越走越宽广
“路通了,我们出行方便多了,致富的路子将会更宽广!”备受市民关注的省道335线霖磐立交至揭阳高新区段改建工程,在蛇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实现半幅主车道路面通车,家住蓝城区白塔镇金钩村的袁志伟乐呵呵地说:“这么漂亮的公路建成之后,将会带动当地更快发展。”
省道335线改造工程建设管理项目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造工程的另一侧四车道路面施工正全面展开“大会战”,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力争在今年6月底完成双向八车道路面施工任务。
喜欢到市区临江北绿廊休闲、锻炼的市民,近来更是充分享受着榕江北河两岸带状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果。“这里真的很漂亮”,市民黄老伯乐呵呵地说。这个湿地公园东起梅东大桥,西至北河大桥,全长5.9公里,总面积达21.4万平方米,建设有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林地、亲水平台、人行绿道、木栈道等景观。
发展为了人民。城乡道路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在进一步打造四通八达交通网络的同时,更提升了城市的发展品位和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路通财通,已是党政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普宁洪阳至揭西棉湖的公路改造工程完工了,普宁市赤岗镇柑农李文信特别高兴,他说:“修路期间,车辆通行很不方便,影响了蕉柑的销售。现在好了,道路通了,各地客商的车辆可以直达田头,收摘的蕉柑可以快速运出去,不用再发愁积压腐烂了。”
去年以来,我市以构建区域交通枢纽为目标,进一步掀起公路大建设热潮,加快汕湛、潮惠高速公路揭阳段建设,加快推进国省道大修工程。去年下半年,重点加快5个国省道续建工程建设,加快推动4个国省道筹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投资5亿元。榕江北河湿地公园首期工程建成使用,新增公共绿地26.5万平方米、市政道路13.46公里。新建通村公路317公里,改造国省道157.8公里。公路、港口、机场的建设完善,揭阳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网络初步形成。
今年,我市将大力抓好汕头至湛江、潮州至惠州、潮州至揭阳、揭阳至惠来等4条高速公路揭阳段建设,推进广梅汕铁路改线工程等民心工程;完成通村公路硬底化改造300公里,完成国道324线普宁池尾至惠来葵潭段、省道335线霖磐立交至揭阳高新区段改建工程等民生实事。
教育创强,收获丰硕果实
2012年,印在老百姓脑海中的“揭阳热词”中,有一个就是“创强”,这是“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缩略词。
教育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去年5月,我市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动员大会,对“创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到2015年底,全市所有的县(市、区)均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到2016年底,全市100%的镇(街)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镇(街)。
由此,教育创强一直备受关注。
2012年2月21日,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市就与华南师范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华师大雄厚的教研力量和人才培养优势,破解揭阳教育发展水平较低、人才数量不均衡、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创强”涌动春节后第一波暖流。
而更让揭阳人心里暖呼呼的,是陈绿平书记亲率市直学校教师招聘团专程到华南师范大学招聘教师活动。林满莲于2008年毕业于揭阳一中,在华师大读物理专业,回母校任教一直是她的心愿。就是在那场招聘会上,她以总分第2名的好成绩圆了心愿。在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现在揭阳一中任政治科老师兼班主任的林晓纯激动地说,陈绿平书记亲自带队到华师大举行招聘会,给他们提供了回母校工作的机会,帮他们实现了当教师的梦想。目前,包括林满莲、林晓纯在内的9名新招聘教师,已成为揭阳一中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市领导亲自出面为揭阳招聘教育人才,这对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创强”活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各地纷纷不拘一格引进教育人才,邀请名校名师上门授课,开展教学研究,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水平,提升学校品位,强化管理铸品牌,“创强”活动如火如荼。“创强”不到一年,我市就完成166所规范化学校、173所幼儿园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教育,我市不遗余力。今年我市将办好筹集第二期大学生发展基金1000万元、新建幼儿园49所、改扩建86所、新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60所、筹建揭阳高等医专、选址建设市体校和体育中心等民生实事。同时,全力推进教育创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教育强镇23个。建设市直及普宁、揭东、惠来、揭西等5所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治水、修路、办教育,桩桩民生实事,温暖百姓心窝,我市民生引领型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

我市大力加强公共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品位和群众生活幸福感。图为市区榕江北河两岸湿地公园一角。杨继斌 摄
(编辑:黄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