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婉萍摄影报道)自今年1月下旬以来,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节日性、季节性消费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国内猪粮比价已跌破6∶1的全国平均盈亏平衡点,进入《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设定的蓝色预警区域。而记者了解到,我市生猪收购、批发价也难逃大势所趋的影响,春节后一直持续下滑,与节前相比,降幅接近30%。
生猪价:
一个月来持续下跌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他们已预料今年的生猪市场会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但节后生猪价下跌速度之快仍让他们感到意外。市华达隆生猪定点屠宰厂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生猪进货价明显下跌至今已一个月。近日良杂生猪购进价低至6.4元/斤,良种生猪购进价为每斤6.7元,本地猪为7.6/斤,与春节前生猪收购价9元左右的价格相差了2元多。与此同时,屠宰后的白条猪批发价也同步下落,目前良种猪批发价每斤在8.4元左右,良杂则约8.2元,而本地猪相对值钱,每斤批发价在9.8元至10元。
业内人士分析,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主要是因为去年下半年生猪交易价格持续走高,养殖户纷纷加大补栏,再加上风调雨顺,生猪疫情较少,成活率高,因此目前生猪出栏量大增,供大于求,市场出现饱和状态,直接导致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春节后猪肉及肉制品消费降温,市场需求相对较低,这也是影响生猪价格的重要因素。“估计要到农历七月十五后,生猪价才有较明显的回升。”
养殖户:
卖一头猪亏损百多元
生猪收购价持续下行,日子最难过的莫过于生猪养殖户。市养猪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近年来饲料价格、人工费用居高不下,养殖户养猪成本增加。但生猪收购价却一直不尽如人意,此番猪价一路下跌更让不少养殖户大受影响,尤其是养殖技术比较落后、抗风险能力差的散养户,不单几个月的辛苦“白忙活”了,还出现了亏损——每卖出一头猪要亏损150元左右,严重的甚至达到200元。可是,不卖也不行,养猪需要继续投入。“如果‘后市’依然不振,岂不是养得越久‘输’得越惨?”该负责人担忧地说。
“现在生猪养殖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如果市场行情继续恶化,将会严重地打击养殖户的信心,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市养猪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认为,政府应该适时进行干预和扶持,努力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避免经常性出现肉价暴涨暴跌的“怪圈”。
零售市场:
降幅不大市民难得实惠
尽管生猪的购进价、批发价在这一个多月来均有明显下降,但对于零售市场来说,肉价的降幅并没有给市民带来惊喜。
“猪肉价格有降吗?没什么感觉呀。”在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中,不少人反映感觉不到肉价的变化。然而,也有一些市民表示,这段时间确实感觉肉价便宜了一点,特别是肥肉,每斤降至6元钱。而大家较经常购买的排骨、精瘦肉等,价格就依然坚挺。
记者了解到,目前农贸市场猪排骨的价格每斤在23.5元左右,精瘦肉约为15.5元,五花肉11.5元,与春节后相比价格略有下降,但降幅有限,市民普遍感觉不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