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以人为本。生活在美丽乡村中的人,也迎来了崭新的生活格局。即使一些地处偏僻的小山村,也能感受到这场“美丽风暴”带来的日新月异变化。
地处
普宁西南部边远偏僻的后溪乡圆明村南水凹,村民以前下山采购,要走狭小泥泞的盘山路,打个电话,要攀山越岭向邻市“借”信号,辛辛苦苦种植的青梅到了收成季节,常因赶上雨季运载不及时而烂掉……因为进出不便,村里信息闭塞,生活单调。这几年,村里通了电、有了移动信号,今年春节前夕,后溪乡政府又利用省、市级“村村通公路”下拨的近60万元补贴以及乡贤的捐资,为村里修筑了水泥路,南水凹从此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农村带来的实惠啊!现在,我们的生活甭提有多方便了,因为各方面便利,青梅出路解决,家庭收入增加,外出的儿孙们也愿意常回家来看看,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对于近年来生活的变化,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的钟传照老人显得非常满足。
类似上述今非昔比的村庄,在全市数不胜数,随着美丽乡村“三大工程”的有序推进,昔日困扰着农村生产生活的“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读书难、办事难”等问题正被一一解决,在农村群众的衣食住行中引发一系列的连锁效应。
“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不是一场运动式的‘穿衣戴帽’、大拆大建,而是一项时时处处强调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委农办副主任袁海生介绍,下一步,
揭阳还要以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的突破之功,依托山水自然资源,因村制宜,由“表”及“里”打造发展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农民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