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魏盼生)为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绿满家园”全民行动,我市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进一步修订《汕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规定各类建设用地“绿线”,确保城市扩张与绿地建设同步增长。
汕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遍及全市的沿海、沿江、沿河、沿沟绿带,海滨长廊、龙湖沟绿带、新河沟绿带、三脚关沟绿带(星湖公园)等带状公园特色突出,石、青云岩、桑浦山等位于城市中心或边缘的风景区面积,再加上中山公园、华侨公园、时代广场、人民广场等一批城市公园、街旁绿地的点缀和城市道路绿地的串接,构建了汕头城市绿化布局的主框架。
据了解,我市在编制2002年版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独立组织编制了《汕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随后,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进行修编。据悉,《汕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07-2020)》提出在市域范围内整合山、海、江、田、城等诸多环境要素,着力营造“一心两湾、三江五绿、山辐水聚、顺势成环”为特征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的生态景观构架和山水格局,为城市的组团式布局创造条件。
近年来,我市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绿化空间大幅度扩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休闲游憩的生活需要。同时,在净化城市环境中日益发挥出“肺”的功能,城市“热岛效应”得到有效缓解,整个城市显现出活力和生机。在坚持“绿美结合”,搞好普遍绿化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提高绿化美化档次,使城市变得更绿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