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汕头开埠之前,称为“沙汕、沙汕坪、沙汕头”,就是指海边的沙脊。渔民们常在沙汕上晾晒渔网,并-且在这里修建了神庙:天后宫和关帝庙。现在这两座汕头最早的建筑依然保存在外马路头。当时的情景什么样呢‘广清人杨世勋有诗为证:
沙汕头
沙汕头外晚潮未,
天后宫前晓雾开。
海外陡然墟里集,
恍疑蜃气像楼台。
这里显然是描写早期的海上贸易。天刚蒙蒙亮,大船小艇已经挤满海岸。陆地上则车水马龙等待接货。远处看,很像海市蜃楼一般。这就是汕头这个城市的早期繁荣。有首诗道:
商船到港
戴漉巾
落南船到趁南风,
透北船未风不同。
南北有船齐到港,
东西摆列市西东。
最妙的是,诗人为我们留下了那时由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期的心态。
汕头不易居
李勋
一把锄头一钓蓑,
赚钱争似汕头多?
汕头却是销金窟,
山易生风水易波。
这就是汕头初期繁华时,在
潮汕农民眼中的形象:赚钱和销金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