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以‘实干’二字开头,突出了推动美丽幸福汕头建设的主题,亮点纷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昨天下午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分组讨论现场,与会者围绕市委书记陈茂辉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摆问题,论不足,谋落实,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谋划新年发展大计,流露出对汕头加快发展的信心和期盼。
搭好平台再创发展新优势
如何搭建特区发展新平台,再创改革开放新优势成为讨论的热点。
市政协副主席蔡婵英认为,汕头特区因侨而立,突出“特”字,打好“侨”牌,整合资源,积极谋划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发展载体,这将为汕头发展增创新优势。报告中明确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成华侨华人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区让人振奋。”汕头可学习借鉴其他地方,高标准、高规格谋划建设华侨博物馆,不仅可以打造成粤东华侨的精神家园,也有利于我市打造区域旅游休闲中心。
“报告提出规划建设汕头海湾新区,就是要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来整合区域资源,争取特殊政策。”市发改局局长郑晓奇表示,发改局将加快推进海湾新区各功能片区规划建设,积极配合省发改委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并报批产业发展、区域建设用海、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同时争取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尽快纳入国务院区域工作计划,争取国家给予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力争建成华侨华人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和华侨资产管理中心。
龙湖区委书记黄建固认为,“规划建设海湾新区是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擦亮特区牌子、争创特区新优势的战略决策。” 黄建固表示,龙湖区将把握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深化和完善东拓北延、扩容提质的发展思路,将进一步优化全区的发展布局,全力支持海湾新区的建设。
善用立法权扫除发展障碍
市法制局局长孙良胜表示,当前汕头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面临着利益固化和体制机制两大障碍。必须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的优势,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去年实施的《汕头经济特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就是我市利用特区立法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典型例子。今年,法制部门要紧紧围绕体制改革立法、巩固“两建”工作立法和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立法,将立法转变为加快发展的新优势。
全会报告提到,要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电子政务,加快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对此,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刘少强认为,要通过学习借鉴江苏、浙江等省的经验,加大力度建设我市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特别要纳入各类涉及民生的工作,以综合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服务,减少行政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市政府副秘书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伟波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将政府的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从汕头的实际来说,打造服务型政府也是构建幸福汕头的一个条件。行政服务中心将加大力度构建综合政务服务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努力将服务平台打造成老百姓需要的“傻瓜机”,为老百姓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推动产业优化组合
“全会的报告中明确了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提速和海洋综合开发‘四大产业计划’的具体实施内容,非常实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通声表示,今年要做的工作相当具体、“四大产业计划”落到实处,将能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水平。郑通声说,我市目前尤其要加快建设和整合各类产业园区,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好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推动产业的优化组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更有利于政府招商引资,以壮大本地的产业规模。
潮南区区长刘永铭表示,产业的转型升级方面,潮南区今年要继续发挥区域品牌的优势,制定纺织服装产业提升计划,继续举办“中国潮南内衣家居服装节”和各类展示展销会,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发挥“名城”效应。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特色品牌集散地”的部门,建设现代物流交易中心、内衣城、针织服装城、电子交易、黄金首饰交易等“五大平台”。
对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四大产业计划”,大力实施“五个100”工程,市经信局局长陈胜全表示,经信部门正在做方案,细化目标。“经济就像是人的血肉,交通就像是人的骨架,”陈胜全认为,加快发展对汕头非常重要,要把骨干企业扶强扶大,把堆头做强。集约发展,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要探索在园区建设通用厂房,像建廉租房一样建设廉租厂房,让小微企业愿意进园来。
全力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
郑通声认为,今年我市把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作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抓手,逐步破解制约经济加快发展瓶颈。要打破常规,多途径筹措资金,解决征地难、拆迁难问题,全力实现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大突破。
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蔡伟杰认为,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给汕头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很大制约,报告提出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大会战,可以说是抓到点子上了,港口部门要用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抓住重中之重,将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持续发展、能够造血的项目上。
“新溪、外砂已并入中心城区多年,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尤其路网与中心城区还未衔接好。”黄建固表示,希望能加快路网建设,中山路东延已稳步推进,希望能加快做好长江路、黄河路东延规划,同时做好泰山路北延,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能力。
刘永铭也表示,结合潮南实际,今年将实施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资15.3亿元启动峡新公路等5条主干道路建设,预计今年三、四月份开工建设,彻底解决潮南的交通瓶颈问题。
守住“绿水青山”打造美丽汕头
此次全会报告首次写入了“美丽汕头”一词,如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与会者议论的热点。不少委员发言认为,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种树”。要赢得真正富裕文明,必须守住“绿水青山”。
市检察院检察长赖德贵说,当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被放在了突出位置,市委书记陈茂辉的报告中也特别提到了“多种树、种好树”,在建设美丽汕头的过程中,这一点非常实在、关键,在多种树、提升树的成活率的基础上,还应该针对树种的功能进行种养规划,体现绿化的实用性。
本报记者 郑梦婕 林馥盛 魏盼生 杨可 刘谷婷
实习生 孙嘉翰 黄斯奇 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