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举行的2013年汕头市军警民联欢晚会上,由陈旭东领衔的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大锣鼓队将再次擂响,向人们传递生气勃勃的新年气息。这是陈旭东和学校大锣鼓第几次出现在重大演出中?他自己也数不过来了。仅“2012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颁奖晚会民族音乐盛典,2006年央视元宵晚会,2003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陈旭东和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大锣鼓队就三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主司鼓陈旭东以其扎实的基本功及洒脱大方、收合有度的演奏风格,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槌不离手 钻研技艺
陈旭东从小对潮汕音乐情有独钟,在父亲的支持下,还专门学过扬琴。13岁那年,当他得知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招收学生时便兴冲冲地报了名,谁知学校却并不招扬琴专业,只招打击乐(锣鼓)专业。为了让儿子完成心愿,父亲请来了锣鼓师傅进行突击式训练,仅仅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备考,陈旭东就顺利通过了汕头文化艺术学校的招生专业考试,成为潮汕地区四名被录取者之一。
在文化艺术学校学艺的6年中,陈旭东晨练晚修十分刻苦。那时候,学校可供学生们练习的器材不多,如果睡晚点,中鼓就被别的同学占着练了,剩下的只有小鼓。为了练上中鼓,本是6点才开始的晨练,陈旭东清晨4点便起来练习。进入高年级后,在打击乐(司鼓)演奏家、潮剧作曲家、高级讲师丁增钦的指导下,陈旭东专心钻研潮汕大锣鼓司鼓的演奏。为了提高技艺,他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连开着摩托车等红灯时,手里还不由自主地敲着鼓点,嘴里念着鼓经,让旁边的行人奇怪万分侧目而视。
三进央视 精益求精
2006年应央视之邀,汕头文化艺术学校组建大锣鼓队进京参加2006年央视元宵晚会演出,陈旭东担任主司鼓。这次演出,让他得到了央视专家的点拨,也与全国其他地方锣鼓表演队交流切磋,这一切都让他眼界一开。以往潮汕大锣鼓除了司鼓者的演奏充满动感之外,其他乐器相对是静止的,特别是纯打击乐曲的演奏,“演”的分量比较少,所以在舞台的演出中就会显得较为呆板。然而,通过加入舞蹈动作、武术姿势、调整乐队配置、丰富打击乐器的演奏形式,潮汕大锣鼓整支队伍也可以“动”起来。
回到学校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陈旭东有意识对大锣鼓表演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在去年举行的第四届潮剧节上,陈旭东领衔汕头文化艺术学校的大锣鼓队献演了新作品《新潮澎湃》,以纯吹打的演奏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赢得海内外嘉宾的一致好评。陈旭东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在不断变化,如果不对大锣鼓进行改进创新,势必会失去很多年轻的观众。
薪火相传 孜孜不倦
从考入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到毕业留校任教,34岁的陈旭东已经成长为有14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他经常教导他的学生,要“曲不离口、手不离槌”地练习,天长日久,人就会和鼓槌建立深厚的感情。每每在演奏技艺上收获心得,陈旭东都会和他的学生分享、传授指点。迄今为止,他已培养了30多个潮汕大锣鼓的毕业生,进入各级演出团体。陈旭东本人也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各类20多项奖项。2010年,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潮汕大锣鼓在陕西举行的首届全国锣鼓大赛中夺得“银鼓王奖”和“最佳领奏奖”, 2012获得广东省民间潮乐大赛(大锣鼓)金奖。 本报记者 曾漫路 实习生 林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