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市民善举事与愿违 放生不当反成杀生

  

放生需讲究科学,否则往往会变成杀生。

  核心提示

  电视剧《西游记》中少年唐僧将鲤鱼放生的情节相信很多人记忆犹新。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市民心存善念热衷于放生,希望以此挽救动物生命,也给自己积德。然而,这良好的出发点却在现实中“走了样”。在放生过程中,由于一些人不讲究方式方法,将动物放生在不适合的环境中,导致不久死亡,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好心却办成了坏事”。

  放生不当惹的祸:  鱼儿相继“翻白肚”

  唐先生经常到海湾大桥一带游泳,附近经常开展的放生活动引起唐先生的注意。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他发现,放进水里的动物很快不适应环境相继“翻白肚”,不久就全部死亡。唐先生说,那些市民将鲶鱼、鳝鱼、甲鱼等淡水鱼投进咸水中,鱼类因水土不服大都浮起来,“看着鱼在不适应的水域中痛苦挣扎,这根本就不是放生,简直是杀生。”放生本是做好事,但不讲究自然规律乱放生,只能适得其反,间接提前结束动物们的生命。

  像唐先生描述的情况,在汕头不时可见。在C石风景区一带经常有人从外地购买禾花雀等鸟类在此放生,这些小鸟放生后扑腾扑腾根本飞不远,也很难在当地觅食存活下来,最终能成功被放生的寥寥无几,可怜的鸟儿们“才出牢笼,很快又遭横死”,令人叹惜。

  生态环境遭破坏:  罗非鱼“鸠占鹊巢”

  不讲科学方法放生,除了引发放生物集体死亡,有的市民随意放生外来物种,还可能带来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恶果。

  濠江区一家茶园经营者蔡先生前段时间深受龟患困扰。原来,有市民游玩时将宠物小龟放到茶园池塘里放生。蔡先生渐渐发现池里的鱼儿少了很多,相反,乌龟们却“茁壮成长”。直到无意间看到几只乌龟撕食锦鲤的场景,蔡先生才明白这些可爱的小龟竟是巴西龟,池塘的鱼儿就是被它们吃光了。

  而让中山公园管理者烦恼的则是罗非鱼。负责人贝先生告诉记者,玉鉴湖除观赏功能外,管理处每年都放有草鱼、鲤鱼等,但经常有市民偷偷将罗非鱼投入放生,其中以罗非鱼繁衍能力最强,很快就“鸠占鹊巢”,成了水中的“主角”。罗非鱼抢去大量食物,放养鱼类因食物不足而成长受滞。管理人员只能放网捕捉,尽量减少它对整个环境的影响。

  记者探访:  放生物被“循环利用”

  放生市民增多,有需求便有市场,越来越多的商贩打起了贩卖放生动物的生意。

  市区金新路金砂公园路段有一条本地市民熟悉的“金鱼街”。近日下午,记者来到“金鱼街”,以顾客身份向一商贩询问什么物种适合放生,商贩随即推荐,生命力较强的金鱼和巴西龟都适合放生,其中巴西龟销路最好,经常有人大量购买用于放生。随后,记者也提出要购买100只巴西龟来放生的要求,听到如此多的数量,这名商贩似乎见怪不怪,当即表示2天后便可前来提货。对于记者担心如此短时间能否确保有100只巴西龟出售,这名商贩一直说大可放心。

  无独有偶,在D城老市区,一名水产经营者向记者透露,不时会接到善堂购买大量鱼类、甲鱼的订单,他大概知道购买用途是放生,但对方不问,他也不会告诉这些动物适合生存在什么水域。一次有个善堂竟要买山龟送进海里放生,“摆在这些动物面前是死路一条”,这位经营者“心里明镜似的”,但“人家要买,我就卖给他们,其它我可管不了”。

  记者了解到,市民放生动物一般向商贩下订购买,这一定程度上促使店家根据顾客需求进更多的货物,甚至想办法捕获动物满足订单。有的是放生者前脚刚走,鱼、龟等动物后脚就被人抓走,重新贩卖或上了饭桌。

  专家提醒:  几大种类不宜放生

  俗话说:“好心做坏事。”不少市民本着善意,将动物放归大自然,却没想到,由于放生的方法不科学,最终导致动物死亡或环境破坏。那么市民该如何放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善举?

  专业人士张先生告诉记者,放生要讲究科学,比如外来入侵物种、人工驯化物种和生病受伤等身体状况不佳的动物等等都不适合放生。人工驯化物种大多已不再适应自然环境,白化皮毛动物由于体色醒目很容易成为猎食者的目标,身体状态不佳的动物也容易因行动迟缓成为猎食者的盘中餐,这样一来便使得放生变成杀生。而外来物种如巴西龟、鳄龟、福寿螺等,一旦放生至野外环境,大量繁殖又没有了天敌限制,抢占本土物种的生存资源,并将其逼向绝路,最终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张先生说,市民放生前还应该先检查放生的动物是否有伤或生病,若身体状况不佳应当复健后再行放生。如果是候鸟或其他迁徙性动物,则应依据其迁徙线路选择适合的放生地点或放生时机。

  本报记者 林彦恂 杨立轩 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卖仔(第一集)

潮汕搞笑短剧:三个妻哥伯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