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晓敏 实习生巫珩) 随着手机的普及,站在街头用IC卡打电话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而逐渐被人们遗忘的电话亭却仍伫立在街头巷尾,不少电话亭不仅无人“关顾”且残败不堪。本报的相关报道引起市民的关注和热议。有热心市民提议,能否将电话亭变成Wifi亭,这样不仅能“盘活”电话亭,还能让市民随时随地感受到无线城市的便捷。
今年要上大四的小郑就特别渴望能随时随地上网。她告诉记者,尽管现在市区有许多餐厅和商店都有无线网络覆盖,但毕竟集中在繁华地段,大部分户外场所还是无法轻松上网。有时候出校在外,需要查阅东西的时候,用手机上网不仅费流量且速度很慢,经常查阅不了,很耽误事,如果有wifi的话,那她就可以很便捷地获取信息,比如找到聚餐地点,找出路线索引等等。“如果无线上网点能像电话亭那么普遍的话,以后出行查阅吃、行等信息就非常方便了,甚至可以随时随地更新、分享信息,预定餐饮、酒店等等,只要一个手机在手,便可以获取齐全的信息。
在我市一旅行社当导游的黄女士对此也深有感触,她说,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汕头旅行,如果能提供便捷的上网设施的话,游客便可随时随地查阅住宿、餐饮、交通、路线等信息,这不仅完善了我们的旅游设施,也会大大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同时,黄女士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好的设施还得靠大家共同的维护。我市如果能够适应科技发展的脚步,将原有的公共电话亭设施利用起来,“变废为宝”改造成更为实用的无线上网点,这肯定是好事,问题是市民要保护好这些通讯设施,否则再高级的“wifi亭”也经不起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