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超群译作选录《馀年拾遗》。

林超群老人提起往事依然激动不已。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资料图片)
人物背景
林超群,1924年生于汕头。1936年随大姐到北平读中学。1942年毕业于北平师大附中,开始颠沛流离过着动荡的生活,到陕南、河南寻找工作,后到四川成都美国招待所当职员。1945年初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密支那,1945年6月回国。抗战胜利后,1945年底到北平辅仁大学就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后回饶平一中、汕头三中教书。1980年,组建汕头大学时,任汕大英文系主任。
孙立人,1900年生于安徽省庐江县,抗日名将,抗战r期中国少数有留美背景的军事将领。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孙立人率部两次入缅甸印度作战,是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之一。
陈隽洌1924年生于北平,抗日战争期间,就读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后转学至空军军官学校。1989年-1991年任台湾“参谋总长”。
引子
得知有汕头籍中国远征军老兵尚健在,很是激动。却因为阴差阳错,使采访延至这个周末才得以完成。
我们知道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多源于2009年一部叫《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电视剧。近年,随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史料陆续公诸于众,各类描写抗战重大战役及抗日将领的影视片也纷纷播出,让人们对60多年前那些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官兵们肃然起敬。我同样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敲开了汕头籍中国远征军老兵、88岁耄耋老人林超群的家门——
口述
“卢沟桥事变时我才13岁”
从前我家在崎碌属大户人家,于共和路那一带有十几间屋子。1936年,我12岁的时候,已毕业于北平(今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在北平女子一中教书的大姐带我去北平,在北师大附中读书。
1937年夏,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当时我大姐的男朋友在美国纽约办报,将我大姐接往美国定居。临走前,大姐把13岁的我托付给北平一位姓关的朋友。日本人来了,少年的我,强烈感受到了亡国的滋味。在北师大附中读高中后,我开始从姐姐那位朋友家搬出来,住在潮州会馆。刚开始时,在汕头的父亲和美国的姐姐都定期寄生活费给我,后来汕头沦陷,远洋通信也隔绝,我的生活变得很没规律,有一餐没下顿的。高三时,得了胃炎和肋膜炎,不得不停学。那时候的同学情谊真没得说,大家轮着来照顾我,一位姓梁的顺德同学为了我还特地停学一学期。
“到抗日大后方去”
高中毕业后,我到陕南城固寻找比我早毕业的要好同学陈隽洹L邓土硗馊煌г诔枪坦ぱг憾潦椋沙隽淠鞘币巡尉コ啥肌K盖捉樯芪业胶幽习惭粢桓雒藁煅榇Φ笔迪吧N以谀抢锎袅思父鲈拢芟氲酱蠛蠓饺タ谷眨谑亲鸪狄宦吠希酱锝缡祝鞘枪肴站芟降慕唤绱ΑR蛭缆凡煌ǎ掖咏缡撞叫辛艘恍瞧冢刻熳100里,到漯河坐那种车后烧着木炭的班车去洛阳,再辗转到成都。
当我到成都寻找陈隽涫保胖浪芽忌现厍炜站傺#袄ッ骷怠3碌亩缃游业剿笥鸭以葑。⒔樯芪业匠啥济拦写凰鞘鄙柙诔啥加7个美国招待所)考试,通过口译和笔试,我顺利被录取为那里的职员。由于成天在所里跟美国人打交道,我的英文水平进步很快。至1944年,通过几番周折,终于联系上已在联合国中文组工作的大姐。大姐托一位美国空军带了200美元给我,我换回了一大叠法币。陈隽涞亩缢担“哇,你现在有钱了,应该拿这笔钱去读大学。”
“我要去打日本鬼子”
这时候日本人突袭了宜山、独山,战事吃紧。那是1944年,抗战最为艰难时期,重庆、成都通货膨胀非常厉害,国家已到了万分危急关头。蒋介石发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国难当头,我满腔热血要为国捐躯,跟日本鬼子拼了!
我与成都许多热血报国的青年一起,到泸州参军入伍。最初进行步兵训练,大约两个多星期后,营长来给我们开会,说中国远征军经过几大战役伤亡惨重,兵源缺乏,动员我们参加远征军。我与营里10多个青年立即报名,那天晚上,我给美国的大姐去信:“此番抱必死之决心参加远征军,赴前线与日军作战,为国捐躯,我甚感自豪与光荣。”
“孙立人40岁已满头白发”
1945年2月,我跟战友们一同从泸州到重庆,在重庆坐飞机到昆明,再到印度。那时孙立人的新一军新38师还在印度。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后来在密支那,我多次见过他。这位毕业于美国佛吉尼亚军校的师长,每逢跟士兵们作动员讲话,总会下意识脱掉军帽,军帽下他的满头白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他还只值40岁英年。所以,近期看电视剧,我就觉得里面的孙立人形象演得不像。
“美军烧掉我们身上衣服”
我们从印度又被转送到曲靖,在曲靖机场,几位美军前来“验收”新兵。他们命令我们脱下身上所有衣服,浇上汽油烧掉了,然后赶我们下湖洗澡,上来后每人都打防疫针,再发给军服和一切装备,我被编到33师部直属工兵营,是第一连一班下士。
我们随即被转到缅甸密支那,那里刚打完仗,茂密高耸的树林里到处是弹片、车轮胎,还有满地的子弹。密支那气候潮湿闷热,每天清早进行野外训练前,每个人都要穿长袖军服,涂抹防蚊油,因为从野人山飞出的蚊子和虫子又大又凶猛,美国军医每天还不忘在我们列队后,往每人嘴里扔一颗防疟疾药片。
“成为一名远征军倍感自豪”
在密支那训练期间,感觉远征军的精神面貌跟内地的国军很不一样。我的班长是远征军老兵,经历过多次惨烈大战。他告诉我,“美国人攻不下的地方,都是我们攻下的。日本人善于修筑工事,攻打其阵地之前,美军善于‘倒洋芋’,即先用飞机、用大炮,不计成本狂轰滥炸,然后再进攻。可是日军许多碉堡工事修得很隐秘,每每攻不下,都是我们远征军冲上去打硬仗,拿下一个个碉堡。”
有一次,班长率领全班战士攻打一个高地,最后拼上去了,日本人不投降,双方拼刺刀肉搏战,最后,全班只剩下班长和一个士兵,而日军方面全部覆没。每回听班长讲他的经历,我都热血沸腾,巴不得立刻上前线杀敌,更为能成为一名远征军感到自豪。
“我第一个得知日本投降”
我们每天在密支那野外训练,砍树、锯木板架桥,扫雷、构筑工事,并清理战场。真希望早点开赴前线杀敌,可那时候日军已溃退到仰光一带。几个月后,上面命令我们部队回国,驻防南宁,准备开赴前线。
那已是1945年夏天。因在缅甸时我经常充当连长与美国人沟通的翻译,所以连长对我另眼相待。有一天他开着从密支那战场清理回来的吉普车带我去昆明,办完事情后,我们开车经贵州折返部队。在安顺,因连日暴雨过不了河。河边,到处是从云南而来,赶赴前线的部队,还有许多美国兵。我们在那里滞留了一星期。我成天呆在吉普车里,跟美国官兵聊天,有一天,一位美国兵告诉我,“昨天,我们在日本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几天后,他又告诉我,“我们再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日本人投降了!”那地方只有我懂英文,获知消息后我激动万分,立即告诉身边的战友,就这样,河边整条队伍长龙的每个士兵都知道了日本投降的喜讯,有很多人激动得连连向天鸣枪以表庆祝。
抗战胜利后,我马上退伍,到北平辅仁大学读英文专业,圆了我的大学梦。
记者手记
三个小时访谈中,林超群老人不停地说着,对于正在远去的那段历史,他的记忆如此清晰,连哪年哪月什么人什么细节都不遗漏。说到激越之处,老人数度提高了嗓音。我捧起面前早已泡好的功夫茶给他,试图使他从那颠沛流离、拒绝遗忘的血火经历中抽身出来。
老人家说,“如果早一点参加远征军,我一定死在战场上了。”因数十年颠簸生涯及历次政治运动,他原先的照片和证件都已失丧。为此也成了老人的一大遗憾。然而从他口述的个人史中,让我们寻觅到一些业已丢失的,或人,或事,还有理想、品德、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