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不幸降临——
不经意就摔得头破血流
两兄弟先后患上“渐冻症”
这名母亲名叫郑亚乌,今年已经72岁。近日,记者在蓝天义工的带领下来到其位于市区桃园家中探访,了解他们一家背后心酸又感人的故事。
与很多求助对象不同,郑亚乌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她总是笑容可掬,丝毫不怨天尤人或愤世嫉俗.只有当别人关切询问时,才会聊起曾经发生的不幸。
家中两个房间,郑亚乌的丈夫和大儿子分别在里面卧床。42岁的大儿子周峰由于腿脚萎缩,长期在房间卧床,骨瘦如柴,生活完全无法自理;39岁的小儿子周平则安静地坐在轮椅,大家交谈时他偶尔想要开口说话时,手脚就会“像触电一样”,不由自主在瞬间剧烈抖动。
郑亚乌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与丈夫在梅州兴宁工作时,诞下了两个儿子。返汕工作后,丈夫周修芝在一次意外摔伤后留下后遗症,头痛恶疾不时发作,严重时需住院治疗。
屋漏还遇连夜雨。当周峰长至10多岁时,家里人发现他双手无力拿东西,癫痫不时发作。不幸的是,这可怕的症状随后也在周平身上出现。那时候兄弟俩骑自行车上学,经常因动作不协调跌倒摔得头破血流。
随着年岁增长,兄弟俩的情况愈来愈严重,最终被迫缀学在家。郑亚乌带着两个孩子到全国各地四处寻医问药,最终他们被确诊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疾病,即俗称的“渐冻人”。
无私母爱——
30年未睡过一宿安稳觉
母亲不离不弃,每天重复繁琐艰苦的劳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峰、周平两兄弟的病情不断恶化。虽然大脑思维清晰,但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手脚慢慢变得僵硬无法动弹,每当听到稍大点的响声或是心情一激动,他们的肢体就会不受控制地剧烈抽搐。癫痫充斥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晚上服用安定药片后能得睡得着,半夜发生的声响随时能将他们惊醒并癫痫发作,虽然不间断地服药治疗,但病情不断恶化,每天只能孤单地坐着或躺着。
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串成了令人感动的母爱。
退休后,丈夫的身体每况愈下,加上两个生活无法自理的儿子,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到郑亚乌身上,吃喝拉撒全要她一人负责。给“渐冻人”的儿子洗澡是巨大考验,尚未购买轮椅时,郑亚乌每次帮周平洗澡,都要用绳子将他固定在坐厕上,绑好手脚防止他突然瞬间猛烈颤动无法制止,避免伤及自己或他人。
郑亚乌朝夕守护着生命中这三个重要的男人。每晚她都不敢睡踏实觉,有时大儿子周峰一晚上无数次癫痫症发作,她在身边整宿没有合眼,随时准备施救;眯上约摸四个小时后,她又得起床,服侍他们洗漱,一天繁琐的劳动又重新开始。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只有到市场买菜,她才会与他们分开极短一段时间。30年来,出外逛街、走亲访友,对郑亚乌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苦中作乐——
画画成兄弟俩的“至爱”
每画一笔都是一次巨大考验
丈夫脑伤后遗症、俩儿子都成“渐冻人”,在普通人眼中这个家庭充满了不幸。但画画成了他们“苦”中作“乐”的方式,也成为一家人的精神寄托。
受父亲影响,两个孩子小时候十分喜爱画画,天赋也不错。周峰未瘫痪卧床前,就抱病画了一幅威风凛凛的“关公图”。病情较轻的周平更是照着画册自主地学习、临摹,克服手部剧烈颤抖的毛病,艰难创作出“牧牛童趣图”、“牡丹图”、“夕阳红”等作品。
完成一幅画作并非易事,每画一笔,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作画时,母亲提前在桌子上摆好颜料、画笔、纸张等,坐在轮椅上的周平手持画笔蘸上颜料,趁着身体平静时抓紧时间,照纸上一画,随后手部便会因刚才用力过大而剧烈颤抖,他只能消停好一会儿,等到手部再次平静时再继续下笔。就这样,一笔一画慢慢筹划,一般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画好一幅水彩画。令人慨叹的是,尽管画画十分艰难,但小鸟的毛发、牡丹的花蕊……全部细致刻画表现了出来。
年事已高,郑亚乌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膝盖也长了骨刺,走路一瘸一拐步履蹒跚,照顾起家中的三个病人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幸好,蓝天义工和社会好心人得知她的处境后,定时上门探望,并送上慰问物资。给郑亚乌带来物质帮助,更令她感受到暖暖的关怀,给予她生活无限的鼓励。
“当偶尔与孩子发生言语不快时,或是父子三人病情同时发作分身乏术时,心情很糟糕,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不过,生性乐观的郑亚乌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下来,她说,患病是没办法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摆正好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坚强乐观地面对苦难,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不是顶梁柱,只是一根细小的竹签,只要我在一天,就要撑住我们这个家庭。”不过,让郑亚乌担心的是,万一她不在了,家中这三个亟需照顾的男人,该怎么办?
◎
名词解释
渐冻人症
“渐冻人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因为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患者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人”。
由于感觉神经并未受到侵犯,因此这种病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记忆及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