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脑瘫少年潜心习棋成高手

象棋大师吕钦指导小鹏下棋。

小辉搭乘公车外出。

小辉生活基本能自理,还能帮忙做家务,母亲倍感欣慰。

小辉在网上与陌生人博弈。

小辉在家叠衣服。

在大家的印象中,脑瘫患者往往行动、智力受限。汕头却有两名先天患脑瘫的年轻人,一头扎进去潜心研究象棋,脑力得到开发,出人意料地成为象棋高手。习棋过程中,他们也逐渐从连纽扣也不会扣,到如今生活基本能自理,还能帮忙做家务,令家人倍感宽慰。

心中有盘棋

脑筋总在动

在东厦小学南区的汕头市棋类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一群孩子正在认真博弈,其中,两个年轻人十分引人注目。他们在孩子们中个头略大,脖子有点僵硬倾斜,持着棋子的双手颤颤巍巍,下起象棋却是思路清晰,胸有成竹。

这两名年轻人分别叫林俊辉和林鹏,因患先天性脑瘫,学习棋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常人一个月能学会的东西,他们至少要四个月。比如拿起一颗棋子这么简单的动作,对小辉和小鹏而言却相当困难,刚开始,他们手指根本无法自如控制提起棋子,要由旁人代拿。而受智力限制,他们只能背下棋谱的四五个回合。

因身体缺陷,小辉说话有点艰难,说一句话要耗费较长时间。小鹏眼睛视力不好,根本看不清棋盘,但他早已将棋盘布局在心里记得滚瓜烂熟。小鹏说,有时晚上睡不着,脑海中总在想如何布局,怎样战胜对手,就像心里有盘棋,自己总是不停地想,脑子都是在动。

上课勤较量

网上忙PK

正是有了这种可贵的坚持,凭着难以想象的意志和喜爱,勤能补拙,成效卓著。现在虽然动作仍不连贯,但基本能拿稳棋子,棋艺更大有提升。原本生活比较单调,象棋也就成了生活的乐趣,下棋是我每天做得最多,也是最开心的事情。

下象棋成了小辉、小鹏生活的主心骨。除了背念棋谱和到棋校上课,他们每天还上网下象棋增加实战经验,天天专攻象棋。小辉说,除了在棋校跟同学们下棋,他在家里也经常上网与陌生的对手一较高下。

象棋是小辉、小鹏的共同爱好,在接触中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两人平时经常通过QQ交流,相约一起前去上象棋课,交流心得。课余时间,小辉还会上门探望小鹏,弥足珍贵的友情让人感动。

听说社区里有个身患脑瘫,下棋却下得很棒的少年,周围的老棋友都不敢相信,纷纷找他们切磋,但在剧烈厮杀中都被杀个片甲不留。老棋友不禁深深叹服,人不可貌相,水平真不赖。

棋艺有长进

征战锦标赛

小辉、小鹏他们目前的棋艺达到何种水准呢?他们的启蒙老师、汕头棋院院长章汉强说,相当于汕头二流中等水平,一般成年人的业余较好水平还不是他们的对手。

章汉强说,小辉、小鹏刚到棋校习棋时,水平比较低,经过系统训练,棋艺大有长进。通过熟记棋谱,了解棋路布局,讲解象棋的奥妙、谋略,分解精彩的美招,使他们的记忆力得到激发,活跃了神经,也开发了智力。

章汉强表示,跟正常的孩子对弈,小辉、小鹏赢棋后越来越有信心,更产生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将加强训练,逐步增强小辉、小鹏的计算、记忆能力。

据介绍,经市残联发掘,小辉和小鹏他们2010年代表我市参加广东省残疾人象棋锦标赛,由于准备匆促,在其它肢体不健全、智力正常的对手面前,他们仅取得约20名的成绩。对这样的赛果,小鹏和小辉十分不满意,他们告诉记者,今年还将继续征战省残疾人象棋锦标赛,目标是争取进入前六名,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的比赛。

生活能自理

母亲盼自立

比起棋艺大有提升,最令家人倍感振奋的是,小辉和小鹏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向正常人靠近。小鹏告诉记者,以前扣钮扣对他都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下棋开动脑筋,也锻炼了双手协调能力,手脚自然变得灵活。现在除了无法绑鞋带,他的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时还能帮家人扛东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小辉的进步更胜一筹。拖地、洗碗、叠衣服,这些家务活都不在话下。每次到残联、棋校,他都是独自坐公车前往。经常搭乘的公交线路熟记于心,如若到陌生的地点,小辉还会上网查找合适的线路,有时连家人出门坐公车也要向他请教。

妈妈,象棋大师给我们6个人下指导棋,我是最后一名被淘汰的。近日,小辉一进家门,便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消息告诉母亲。原来,我国象棋大师吕钦莅汕,指导我市6名残疾人下棋,小辉是撑到最后才被淘汰出局的选手,为此他备受鼓舞。

看着儿子的变化,小辉的母亲十分欣慰。她说,作为母亲,以前很担心小辉以后生活无法自理,如今他能达到生活基本自理已是相当不易。不过,小辉已经成年,希望他增进棋艺同时,能走出家门找一份工作,真正融入社会,从生活自理走向自立。

本报记者林彦恂曾春乐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佚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唐伯元故事(全场)

潮汕爆笑短剧:叫小姐-2010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