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汕头公司作为在汕头经济特区成长起来的窗口企业,一直是汕头的一张空中名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汕头在改革开放前沿所取得的成就。
依托着汕头经济特区这片热土成长发展起来的汕航,自1993年成立至今,没有忘记特区对自己的扶持与帮助,并以安全高效的飞行运输、连续多年的盈利与纳税、持续增长的客货运吞吐量回报着这片热土。作为汕航创始人之一,机务工程部经理杨鹏见证汕航发展的辉煌历程。
上世纪90年代,是潮汕人民不断圆梦的年代。铁路、高速公路、空港一个个让汕头人魂牵梦绕的梦想相继成真。南航汕头公司也是在这段时间中成立起来。杨鹏介绍说,1993年10月份,南航汕头分公司成立,在此期间仅有3架民航737-300飞机和10余条航线,而且只有飞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香港等少数几个城市。尽管航线不多、航班量少,但对于当时汕头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毕竟与几个大城市交往更为便捷了。杨鹏说,当时航班的运营时间一般在下午6点左右就结束,最晚的航班也只是到晚上8点。
当时汕航刚刚成立,技术力量十分薄弱,飞机只能做简单的检修等日常维护,一般每周都要飞一次广州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检修。杨鹏说,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周要飞好几次广州,都是跟随着空飞机前去检修的。当时几乎所有南航的飞机都要到广州等大基地进行A检工作,不仅飞机的调度难度很大,也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益,技术力量的薄弱制约着汕航的发展。为改变这一局面,公司高度重视机务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培训、组织学习以及经验积累等途径,极大提升了维修能力。1995年,汕航成为当时南航分公司中第一家可以独立进行A检工作的公司。那时起,汕头的空港迎来了巅峰时期。杨鹏介绍。
据相关资料显示,1995年是汕头机场发展的巅峰时期,当年客运量达到196万人次,在全国客运量排名第13位,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之一。到1999年汕航引进的波音737-300飞机已有7架,同时分别开辟了曼谷、昆明、南宁、大连、福州、合肥、武汉、西安等好几条航线,负责维修飞机的工作人员也从最初的70多人逐渐增加至200多人。近年来,随着汕头经济的稳步攀升,南航汕头公司也实现着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杨鹏介绍说,作为潮汕地区的本土航空公司,汕航开航17年来,由最初的3架飞机发展到如今的10架飞机,并先后开辟过50多条国内国际地区航线,形成了以粤东地区为中心、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航线网络。
随着潮汕机场即将投入运营,汕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杨鹏表示,按照汕航所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汕航的国内航线将由目前的17条增加到49条,国际及地区航线由目前的2条增加到16条;陆续开通新加坡、仁川、吉隆坡、仰光、迪拜、德黑兰、台北等地的国际及地区航线;同时,将会把现在的B737-300和B737-800两种机型全部统一为B737-800机型,并使得公司运力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5架,为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架起更加便利的空中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