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汕头中山东路“限摩”,市民怎样出行?

中山东路“限摩”后,长平路的交通压力将更大。

■核心提示

酝酿多时的中心城区“限摩”即将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本月15日起,每天的8时至12时、14时至19时,中山东路(金环路以东路段)将实施时段性交通管制,禁止摩托车在该路段东西向行驶。随着这个日子的临近,如何应对“限摩”后的出行问题,也渐渐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绕道,避开中山东走长平

错峰,避开管制时段出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本次“限摩”范围相对较小,尽管会对市民出行造成一定影响,大部分摩托族还是能够平静应对,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目前,有的人已经开始尝试改变以往的出行方式,以适应“限摩时代”的到来。

绕道,避开中山东走长平

在海滨花园金海社区工作的黄先生,在开始获悉中山东路即将率先“限摩”时确实有过一些担忧。他家住在金泰庄,每天上班最直捷的路线便是从韩江路→嵩山路→中山东路,一旦中山东路“限摩”,他又该怎样进入位于中山东路南侧的海滨花园?不过,在看了近日交警部门发布的通告后,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限摩’只限东西向行驶的车辆,那么我就可以避开中山东路,绕道长平路再从华山路由北向南进入海滨花园了。虽然路程会远一点,但也只是多花几分钟,影响并不大。”黄先生说。

担忧:长平路会否更加拥堵?

不再担心找不到“挺进”单位的路,黄先生心情轻松多了,但他也有新的忧虑:中山东路金环东有大量的住宅区,大部分的摩托族要避开交通管制的中山东路,必然要绕道走长平路。而长平路没有中山东路宽敞,且途中有多处繁华地段,平时就经常发生交通拥堵,如果再涌入绕道的车辆,摩托车流量肯定激增,对道路的通行能力无疑也是严峻的考验。“交警部门还是要做好各方面的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文明意识,同时加强路面的管控,切实维护好道路交通秩序,这样市民出行才会有幸福感。”黄先生说。

错峰,避开管制时段出行

连日来,家住在中泰花园的王女士也在思索着中山路金环东“限摩”后的应对之策。王女士的工作单位位于金湖路,如果仅考虑自己上下班的出行,中山东路“限摩”对她并没有影响。然而,王女士还有一项额外的“任务”,那就是接送孩子读书。

王女士的儿子就读于金园实验中学。按照她日常接送孩子的出行路线,是先走韩江路,再走中山东路、滨港路,但现在中山路金环东即将“限摩”,王女士不得不另谋对策。

“交通管制是从早上8时开始,而我送孩子去读书一般是在7点左右出行,因此早上还是可以走中山东路。中午孩子自己走路到红领巾路奶奶家吃饭,也不会受到影响。” 王女士说,早上出行错开管制时间,因而影响并不大。

担忧:下午回家还得绕个圈

“最头疼的是下午放学时段的接送。”王女士说,下午接孩子大概在5点左右,这个时段中山路金环东依然实行交通管制,要回家她只能走龙眼南路或金环南路,转道长平路,兜一圈再回韩江路。绕这一圈看似不大,但处于下班高峰期,这些路段交通又十分拥挤,花费的时间必然大大增加。“我想了想,干脆晚上也到婆婆家吃饭。吃完饭后,应该也过了管制的时段,那时回家就方便多了。”

换驾,提前出门乘坐公交

中山路金环东要“限摩”了!这个消息对于出来工作不久的小许来说,影响还真不小。小许住在荃景湾西区,目前在石炮台公园附近一商铺上班。平时,小许主要走中山东路,再通过滨港路转海滨路或红领巾路。可是,现在中山东路将实施交通管制,他要么绕道走,要么就得改变出行方式。

“说实在的,绕道走也不是不行,可我那摩托车‘年纪’大了,隔三岔五出状况,搞得我也有些烦。本来我想乘着‘限摩’的机会去买辆小汽车,可现在我自己的积蓄不多,想买车就得向父母亲伸手,还是迟些再说。”小许向记者坦言。

买车的计划暂时搁置,小许开始“研究”起公交线路。他发现,从家里到工作的地方还是有合适的公交车可以坐,比如25路,在韩江路和红领巾路都设置有站点,他只需要走几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

担忧:多久才能等来一趟车?

不过,小许依然有他的担心。“现在市区车辆数量剧增,而许多道路又没有完善的规划,也没有公交车专用车道,公交车也时常陷入塞车的‘泥潭’在路上动弹不得,真不知道需要提前多少时间出行。再说了,现在的公交车班次间隔时间很不固定,有时一等就是半个小时。到底多久才能等来一趟车,这让人心里很没底。”小许说,这两天他已经提前出门尝试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他想尽量多试验几天,乘坐25路,或者转乘其他车辆,以摸出一条最佳线路,为“限摩”后的出行做好准备。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袁笙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吃面

潮汕搞笑短剧:富贵钓妞(2013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