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惠来交界处有一峻岭,上是峭壁,下临深谷,状有点像弓鞋,俗称“弓鞋岭”。
据说,过去
普宁一带许多穷苦汉子靠挑盐谋生。为了躲开大路官兵的追缉,他们起早摸黑,翻过“弓鞋岭”,来到惠来挑盐。成年累月,多是挑盐人在这山岭过往,因此,这儿又被人称为“盐岭”。
当时,大长陇村有一个姓陈的挑夫,为了生计,每日起早摸黑,往返于盐岭上,含辛茹苦。若是碰上刮风下雨,境况更糟。因此,他不只一次产生这样的念头,“我若是哪天有钱了,当先把这陡岭削平,让挑盐人不至如此辛苦。”
有一天,他挑着一担盐,又饥又饿地越过山岭,一不留神,跌了一跤,一担盐骨碌碌地滚到山下,只剩下一根扁担在手。他颓丧万分:向人家借本钱挑盐就是为了赚几文钱养家活口,不料连本钱都丢了,这怎么是好?一气之下,他将扁担往路边扔了出去。谁知“砰”的一声,扁担打破了一个瓮,一堆银子“哗”地散出来了。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惊喜万分,忙把银子带回家,并还清了债务。
他没有食言,用那些银子请来石匠、土匠,整修道路,并在路边建了凉亭,供人歇脚避雨。从此“盐岭路”便叫出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