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戏班,潮俗称为“缴戏”。从汕头开埠至辛亥革命,
潮汕到处涌现缴戏热潮。
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与
澄海一江之隔的外砂乡,方圆不过数里,便先后办起老正顺香、老三正顺香,老源正兴、老正兴班等15个戏班。这些都是
潮剧名班,饮誉海内外。
民间的好戏之风,当然感染了上层人物。官绅豪门、社会外流也不甘示弱,争办戏班,以戏待客,或自娱,或酬神,也达到终年不停的程度。
揭阳的戏班也秀多,曲溪吴克玉创办老玉春香、中班春香、三玉春香三班。白塔的老怡梨春也是创办于光绪年间的名班。潮阳也有几十个戏班。其中,老怡梨春也是创办光绪年间的名班,20世纪20年代,该班人员达百一十人,是名教戏林如烈、小生郑广昌所在的名班。1935年,该班赴泰国。与其同名的
揭阳白塔“老怡梨”,后来成为
潮剧院三团。
民间的缴戏热潮,也是促成潮剧走向繁荣的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