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到
潮州,没有不去拜谒江东笔架山韩文公祠的。而最早为韩愈建立祠堂纪念的,是宋代的陈尧佐。
陈尧佐(963―1044)是北宋时四川人,命运与韩愈差不多。因在首都开封府任上“言事切直”,被贬为
潮州通判。到潮州后,他以韩愈为榜样,修韩祠、倡儒学、开荒地、戮鳄鱼,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后回朝拜相,仍惦记潮阳故地,听说潮阳有位姓王的考生中了进士,他亲自接见,并且送他一首诗:
送王生及第归潮阳
休嗟城邑住天荒,
已得仙枝耀故乡。
从此方舆载人物,
海滨邹鲁是潮阳。
从此,“海滨邹鲁”就成了
潮汕、潮州、潮阳的美誉代称而名扬天下。
诗的意思是:不要埋怨潮州地处蛮荒之地,文化不发达。现在已经有人得到及第的“仙枝”,足以给家乡争光了。从此以后,“方舆”地方志里写人物就有内容了,潮阳也与孔子家乡鲁 (国)、孟子家乡邹(县)一样,可以称为偏远海滨的文化之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