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事后补救的禁忌禳解

    当人们将要去冒犯禁忌或知道自己无意中犯忌之后,总是千方百计要求解脱。对于违犯禁忌的补救,有两个方面:一是努力使违禁犯忌的状态回复到不违禁犯忌的状态;二是努力使违禁犯忌的惩罚,亦即这些灾厄祸患的报应不致真正降临和实现。
    第一种补救,主要是从形式上进行一些适应遵守禁忌的变通方法,如易名的办法等。它们多是用比较消极的禳解方法,即顺应、适合禁忌要求的方法,来使违禁犯忌不再成立而回复到不违禁犯忌状态的,但是,还有许多违禁犯忌的情形是不能再回复到不违禁牙巳忌状态的,这时,就要用第二种补救方法了。第二种补救方法是比较积极的禳解方法。
    (一)惑神法
    旧时,民间若是哪家养子不成,迷信者便说是犯了某某禁忌。为禳解之,往往将所生男孩当作女孩养大,起女名,穿女衣,甚至穿耳、梳头、裹足,直到娶一不穿耳、不梳头、不裹足的女人做其丈夫。这一切都是为了迷惑鬼神,禳解违禁犯忌所带来的灾难。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常见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民间拜干亲的习俗就很普遍。如孩子命运不好,就要拜干亲。拜干亲的习俗都含有一种迷惑鬼神的意义,使得鬼神不能再对小儿实施什么祸害,此时,迷信者的胆量也真算不小,竟敢欺哄鬼神,而不怕遭受神鬼的报复。可见,迷信者并不真的迷信鬼神,在人神的利害发生冲突时,他们还是先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惜对鬼神不恭的。
     (二)惩神法
    迷信者对鬼神的不恭敬还算是轻的,在更严重的情况下,还有运用法术,以惩治鬼神的方法来禳解禁忌的。
    若遇到人在祭鬼,以为不祥,是犯忌之事。经过时一般都要吐几口唾沫。俗以为唾沫可以禳鬼,如此才不会被邪鬼缠身。还有以月经、秽水作法,禳解不祥的……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咒禳解仪式,都包含有惩治鬼神的意味。民间常常在违禁犯忌之后进行这样的禳解,以攻为守,先下手为强,以各种法术控制神鬼,使它们不敢或者不能再惩罚违禁犯忌者。
    (三)克破法
    民间相信“一物降一物”,“五行相克”,各种事物之间的克破,是有一定之规的,因而违禁犯忌之后,常常按“五行”或其他规律,找出一些破解的方法出来。
    (四)灾移法
    如果违禁犯忌后,灾难实在不能破除,民间又有将灾难移象他人、他物的禳解方法。被转移的代替者就像真正的触犯了禁忌的人一样,承受着严酷的心理折磨,有的甚至死亡。但不管怎么说,转移的成功,折射出人们生存的应变能力和生存方式。既然创建了禁忌,而禁忌存在所依靠的惩罚又是虚幻的,那样避开惩罚当然也只需要同时也只能求助于非客观实体的心理或精神之避了。禳解禁忌活动中的代替者往往不是真正的人,而是物。病危之人,总以为自己在某一方面违背了禁忌,补救的方法是请术士作法,剪一个纸人放在病人身下,这个纸人就代替病人赴阎罗处充数,病人则得以起死回生。
     旧时出行遇柩,以为不吉,是犯忌之事。民间有人遇柩后,即往戚友家衣帽扑散数次。以为如此,则将晦气转移到他人家中,自己就可以解脱了。
    旧时,民间住宅院门若与大树或其他高大建筑物相对,则以为不祥,是犯忌之事,常常要悬一面镜子,意思是把灾难、凶祸等不吉之事都“反射”到对面去。以此灾移法确保自家宅中安宁无事。
    灾移法在民间运用较多,它反映了民间对于灾祸、福气可以转移的俗信,代表了一种原始巫术的思想遗迹。
    (五)修身法
    修身法是以自己的德行来禳解灾厄的方法,所谓“一身正气,能退百邪”。解除之法,“在人不在鬼,在德不在祀”,但是,德的标准是有时代性、阶级性的。在旧社会里,这种以德御灾的修身法往往变成了自惩法,其特点是克已。
    汉族流行“破财消灾”的俗信。旧时代里,财与义往往是对立的。贪财则不义,疏财则仗义。有了灾难,也相信可以通过破财、施舍等方式,买回仁义之德,以抵御之、禳解之。
    修身法主要是从所谓“德行”的建立方面去抵御违禁犯忌后的惩罚的。同时,也有一些形体方面的自惩的因素。这种方法有以人的威严压倒神鬼的气概非凡的一面;也有以自惩的方式来讨好鬼神的变相乞求的一面。不过,在旧时代里,迷信的人们往往还是更多地沦落为后一种的情形,这显然是由社会迷信文化的压力所决定的。如果他们能够真的不屈从于鬼神,那么他们也就不称其为迷信者了。除了这一点之外,他们在违禁犯忌之后,也已经从心理上有了一种过错感或者负罪感,因而也就不再可能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德行的理直气壮来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变色龙(第三集)

潮汕搞笑短剧:丑女无敌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