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民间故事

    码头人捉黄虫
  码头人自古都有食虫的风俗。竹笋虫、鹧鸪虫、兔狗、黄蜂r、黄虫等等都拿来吃,吃得有滋有味。
  四月的黄虫有手指头大,褐色,黄昏时分飞出来,聚集在灌木丛上吃嫩叶,或者寻欢作乐,发出嗡嗡的叫声。这时候的黄虫最容易捉,不用点灯,看到痴痴迷迷正在交尾的,一伸手就捉到一双。放进玻璃瓶里,黄虫爬不上来也飞不走。捉够了,拿回家去,放进铁桶里,倒上清水,怕死的黄虫心里一慌就在水里挣扎,把屎尿全都排净了。然后把它捞起,洗净,剥去头脚和翅膀,放进油锅里炸,起锅后挟一个蘸点酱油,放在嘴里嚼一嚼,啧!味道特别香,算得上农村人最为美味可口的食物了。
  码头有个姓叶的小青年,平时在中学里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外界的事一概不知。有一天,小叶缠着大人要跟他们一起去捉黄虫。到了野外,只见灌木丛边呼的一声飞起一个脚指头大的东西,在它落地的当儿被小叶捉住了。小叶很激动,心满意足地玩起来。一个外村的大人喊道:“小叶,你怎么不捉黄虫呀?”小叶说:“我捉到大黄虫,一个都够了。”外村人走过来一看,见小叶捉到的不是黄虫,原来是专门吃牛粪的“喷屎公”(又名屎壳螂)。
  后来,这件事被人们当成了笑话。每当谈起儿女或者什么事情的时候,人们就会说:“码头人捉黄虫,一个都够。”

    汤坝寨船形
  揭西县龙潭镇汤坝寨一寨人都姓蔡,祖先是以德行闻名的桃公,揭阳县令曾经赠给他一块“德行可嘉”的金匾。清朝初年,他派儿子蔡子贲到龙潭溪右岸开基建寨,许多代人过去了,这个寨变建成了木船的形状。
  每当夏秋雨季,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浊流滚滚,从山上望下来,汤坝寨四周水茫茫的,汤坝寨就像茫茫水中漂着的一条大船,随着大水而升降,寨中从来不曾浸水,人们无不称奇,都说汤坝寨是生龙口,耕田的人五谷丰登,读书的人能做官,经商的人财通四海一帆风顺。
  这些说法引起了一个外村人的妒忌,成心要去搞破坏。他请来一个被称为“半仙”的风水先生到汤坝寨查看,发现上寨有一口“宝井”,平时井水清甜可口,足够全寨的人食用;而到了雨季发洪水时,所有的水都流入井里排泄无踪。风水先生说,这眼井就像插船竹篙的洞,有它固定,船就能升降漂浮自如。如果在下寨多开一口井,就等于把船扣死了,船就漂浮不起来了。
  外村人来到汤坝寨对族长说:“下寨如果多开一口井,财丁一定更加兴旺。”汤坝人信以为真,就多开了一口井。从此,汤坝寨就常常被水浸了。

    面熟熟去米一斗
  “河婆人淳朴善良”,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解放前,河婆圩上开了一家米行。米行打“益群”的号头。这家米行方便群众,经常给掏不出现钱的人赊账,白米倒进布袋或竹箩,背水一战走了,挑走了,记上一笔帐就行了,所欠的米钱,你早还慢还都行,从来不找穷人的麻烦。所以,这家米行生意兴隆,名扬四方,十分受群众的喜爱和称赞。
  有一天,益群米行进来一个好生面熟的老伯,要赊米一斗,伙计像对待老熟人一样客客气气地招呼他,量了一斗白米倒进布袋,让老伯背对背走了。一会儿后,米行伙计才发觉还没记帐,但顾客已经走了,没有问他叫什么姓名。于是就在帐簿上写道:“面熟熟去米一斗。”
  米行老板出外办事回来,小伙计主动讲及此事并承认了错误,叫老板扣除他的工钱。老板笑呵呵地说:“不要紧,河婆人老实得很,日后那老伯一定会来还钱的,如果他不来还,就算我们做一件善事吧。”
  果然,两个月后,那个面熟熟的老伯上门来还清了一斗米的钱。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潮州歌谣
  • 下一篇:牛屎龟的传说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K脯鸭(第二集)

    潮汕搞笑短剧:选助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