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鱼文化崇尚生食




    现在我们来看看生活在海滨代表鱼文化的D民。我在《蛇的传人》中说过,D或蜒,虽然在唐代以后专指南方以船为家的渔人,但在唐以前却泛指蛮夷。《隋书・南蛮传》载:“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俚、曰獠……古先所谓百越是也。”潮州古属七闽,族源还包括崇拜蛇的闽越人。这些先民,文化上除了断发文身,其饮食习俗也是很有特点的。
    第一是尚杂食。这杂食并非现代人所理解的杂粮小食,而是“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水经注》引《周礼》的记载说“交趾有不粒食者”,指的就是以鱼虾蚌蛤为生,不依赖麦粟的百越人。到了宋代,越族与汉族已经有了很普遍的民族融合,但杂食之风仍然未能改变。《太平寰宇记》称D民是“海上水居蛮也,以舟楫为家,采海物为生”,诗人杨万里也有《D户》诗云:“天公分付水生涯,从小教他踏浪花。煮蟹当粮那识米,缉蕉为布不须纱。”描写了D民这种以鱼虾蟹为主食的水上人家。
    第二是尚生食。孔子有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烹饪名言,孟子对脍炙的论述后来也被引申为成语“脍炙人口”。两位圣人所说的“脍”,其实就是生鱼片,按《辞海》的解释则是:“脍,细切的鱼肉,特指食生的鱼片。”说明古人是将生鱼片当成一种美食的。但汉族这种饮食习惯后来似乎被改变了,至少到了唐代,当韩愈被贬潮州的时候,他对南方这种以海鲜和生食为主的菜肴就感到很不习惯。
    韩愈在莅潮任职期间写过两首诗谈论潮州奇怪的饮食风俗,一首是《初南食贿元十八协律》,另一首是《答柳柳州食虾蟆》。第一首写给一位叫元十八的,因谈及潮菜而经常被人引用。第二首写给柳宗元,说潮州的虾蟆(蛙)“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后来也变为成语“无理取闹”了。又说他对虾蟆是食不下咽,“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但“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害怕长此以往会沾染上蛮夷的食俗。
    在《初南食》这首诗中,韩愈跟朋友元十八诉苦说,每天吃来吃去净是鲎(东方鲎)、蚝(牡蛎)、蒲鱼、虾蟆、章举(章鱼)、马甲柱(江瑶柱)等数十种海鲜(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蚝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无不腥臊难当。但作为一个地方官,只好在食物上浇上盐和醋,拌以花椒和酸橙,努力去适应当地的风味(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调以咸与酸,笔以椒与橙)。至于蛇,因为样子太可怕最终还是不敢吃。
    这情形犹如某人去到异国他乡,然后写信回来告诉朋友,说他每天吃的都是面包和牛奶,实在是太不习惯了。韩愈虽被尊崇为“百代文宗”,但对美食看来还是外行,通过这两首诗,我对他的总体评价是:做文甘称弟子,吃食不认先生。令韩愈料想不到的是,他描绘的当时潮州的饮食,倒是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贵的食单,一份有关潮菜的饮食史资料。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甜姜薯汤
  • 下一篇:真珠花菜猪血汤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水鸡行运-2011贺岁片

    潮汕爆笑喜剧:猜年龄-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