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纪金娜 摄影报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流行的“街头大喇叭”如今竟然成了商业街上的“促销利器”。市区金新南路短短200米商业街道上,就有16个高音大喇叭播放着各类促销音乐,震得过往市民头晕目眩。
“外套一件119!”“全场买一送一!”“周年庆优惠大降价!”……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金新路,商铺门前的高音喇叭促销声便震耳欲聋般响彻不停。记者观察到,从新厦路起至金园路段,几乎每家店铺都有音响设备“撑场子”,且不少商家还把音响摆到了店门外。这短短200米路段,摆放于商店门口的“街头大喇叭”就有16个。大部分商家将声音调得很大,甚至连步道上摆摊的商贩也架起了小型扩音器,不停推销自己的商品。走在商业街上的市民,相互之间说话往往要靠得很近才能听到。
金新路与新厦路交界处,一知名运动品牌商店门前,摆放着两个黑色音箱高声播放着各类促销信息,从门前经过的市民林先生皱起眉头。“促销信息的广播最好在场内播放,这样强迫行人接受实在不妥。”市民林先生苦笑着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在金新南路站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每每经过此路段,总要被那里震耳欲聋的促销音响声吵到头晕目眩,说话都不得不提高嗓门,有时刚好遇到手机响,促销音响也吵得根本听不清电话里的声音。负责该路段的环卫工人老廖告诉记者,该路段的商店从早上九点多开始营业时就打开音响播放各类促销音乐,一直等到夜里十二点结束营业时,道路才能回归安宁。“我负责清扫这个路段六年左右,每天都要被吵得心烦。”老廖称,这些恼人的噪音主要是商家为了招揽自己生意而将音响设备放于店门口,每家商铺声音都很大,各种声音混在一起,有时根本就听不清促销内容,既浪费电,又造成噪音污染。
市民林先生表示,商家在营业时间搞活动放音乐应考虑行人和周边居民的感受,这种噪音将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危害,不仅损害听力还使人急躁、易怒。他希望商家能够自觉减少这种噪音污染,营造更加安静舒适的购物环境,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这种噪音污染进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