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速公路和过江跨海桥梁密布的地区,如果在病患生与死之间嵌入“交通”这一条件,可能是杞人忧天,然而在南澳,“能否过海”往往就是一道生死之门。
南澳医院每年因为病人病情急重而急需转送市区救治的病人很多,在交通不方便的年代,转送一个病人出岛需要好几个小时,海上转运病人耗时而且颠簸,大大增加了病人生命的风险。在南澳医院医生们的记忆里,都有一幕幕心痛的回忆,他们对“桥”有着最特殊的渴望。
在南澳医院从事20多年临床抢救工作的黄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需要转送的病人越来越多。2013年,医院转送了220人左右,2014年已经转送250多人。这些人大部分是因为出现严重的脑外伤、急性心梗或者大出血,限于岛内医疗条件,医院只能对他们做简单的处理后进行紧急转送市区抢救。
在黄医生的记忆中,就有许许多多消失或残缺的生命:一名十几岁的少年在打球时被球砸到了头部,颅内出现血肿,由于医院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立刻被转送出岛,但转送过程耗时过长,导致少年落下了终身残疾。一名年轻的妈妈产后出现大出血,用几小时转送到市区已经来不及,为了保住她的生命只能切除子宫;一位产后大出血的年轻妈妈,连孩子都没见过就去世……黄医生告诉记者,医院内虽然设有简单的血库,但血库里的血存量连一个大出血的病人都不够用,在有病人大出血的情况下,从市区取血或者转送病人出岛都是来不及的。
南澳卫生局的领导回忆,莱长渡口开通之前,转送急危病人常常需要病人家属自己联系渔船,一个病人从岛内到汕头医院至少需要5个小时左右;莱长渡口开通后,转送病人的时间缩短了,但就算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也要花费近3个小时,往往一条生命就在辗转的运送中慢慢耗尽。3小时,对于争分夺秒的抢救工作来说,是多么残酷。如果有桥,一个小时内,病人就可以到达汕头的大医院,对于病人来说,有时决定了生死。
南澳大桥,是交通之桥,经济之桥、旅游之桥,更是生命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