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年历销售生意遭遇“寒流”

摆卖挂历的摊头冷冷清清。 “老黄历”依然拥有部分老年主顾。

  本报讯(记者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又到了年底日历、挂历的销售旺季,但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却发现,日(挂)历市场却“静悄悄”的,没有往年的火热销售现象。

  以往岁末年初,市区的新华书廊和沿路临街的文具店、日(食)杂店都会置摆出琳琅满目的日历、挂历、台历销售,吸引市民上前选购。但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现在销售日(挂)历的商家少了很多,变得有点冷清。在市区迎春路中山公园门前,一名用三轮车拉着款式众多日(挂)历销售的经营者告诉记者,今年生意确实遭遇“寒流”,虽然日(挂)历售价与去年相比每本上升了一二元,升幅不是很大,但近阶段购买者还不是很多。

  市区一家经营年历生意的礼品公司负责人张先生称,以往台(挂)历生意是公司年底经济的一大“增长点”,但现在受“年历禁令”等影响,贺卡和年历的印刷订单减少了四五成。张先生承认,贺卡、台(挂)历订户多是一些单位,往年他能接到不少订单,但现在这些固定客源都“流失”了,下订单的反倒是一些民营企业。因为以前下订单客户多,所以订单印数完成后,“定制版”略为改动后还可推出“民用版”印刷普通日(挂)历赚上一把。现在预订客户少了,没有一定的印刷数量,“开版”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所以今年的台(挂)历成本有所上涨。

  走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以前赠送挂(台)历满天飞,所以有些市民基本不用掏腰包自行购买,而现在却需要自己掏钱去外面买。“谁有2015年的年历,送我一本吧。”市民小陈也在微信朋友圈里厚着脸皮向人“讨年历”,过去这个时候小陈获赠的台(挂)历不少,但今年却“归零”了,所以不得不发微信在朋友圈中“搜刮”。虽然日(挂)历市场生意遇冷,但传统式样的日历依然还是受市民尤其是上年纪者欢迎。“老日历字体大,老年人看得清楚,而且上面还印有节气、吉日良辰等,潮汕人搬迁新居、婚娶都有挑选吉日习俗,这些能方便查阅,这都是挂历难以比拟的”,一位销售各款日历的经营者告诉记者,他也证实那种质地薄、可撕的纸质“老黄历”以它独有的“优点”拥有了不少“固定客户”。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黄幼华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大笑西游之第三部:受困平顶山

潮汕搞笑短剧:本田偷情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