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翊)记者近日从市民政局获悉,我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为2014年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积极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使困难群众的民生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今年来,我市各县区社会救助资金总支出达到1.74亿元,资金保障率达到100%。
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并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确保社会救助所需资金得到落实。2014年,我市各县区社会救助资金总支出达到1.74亿元。其中,低保资金支出1.42亿元,五保资金支出2631万元,医疗救助支出513.6万元,慈善总会重大灾难和临时困难救助支出55.85万元。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救济制度等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主,以临时困难救济、爱心结对帮扶、助学助医、慈善救助等多元化专项帮困救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将底线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据了解,目前我市城镇低保标准已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7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85元提高到230元;城镇低保对象人均补差水平从每人每月242元提高到333元,农村低保对象从每人每月113元提高到147元。此外,我市着力保障五保供养对象基本生活,认真督促各县区加强对困难五保户的调查摸底,提高供养标准,完善社会化发放机制,落实今年五保供养标准按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60%的确定目标。
与此同时,我市及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认真落实自然灾害救助资金足额发放,根据我市《重建家园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对经市、县核定的因灾全倒户按每户2万元的标准落实补助资金。
据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及临时救助制度,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用完善的制度和有效手段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狠抓落实,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的“保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