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慈善超市”希望更多市民前往义买献爱心

存心慈善超市“爱心卡”用户陈伯和女儿正高兴地整理着选购的物资。

  本报讯(记者 许玉璇 摄影报道)“存心慈善超市”是我市推进慈善事业的大胆尝试,开业之初备受各方关注,如今开业已将近一年。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由于不少市民误解了超市经营的目的和初衷,目前超市经营维艰,除了无偿为500多户“爱心卡”困难家庭发放免费物资外,其它经营项目收效甚微,无法为超市正常运作提供投入,每月连铺面租金都交不起,运营费用一直由存心善堂提供。  

  

  500多困难户享受免费购物

  记者来到位于南海路2号的“存心慈善超市”时,正好碰上陈伯带着他的女儿前来超市领物品,陈伯已80多岁,40多岁的女儿精神残疾,一直由他照顾,女儿是超市的“爱心卡”用户。当天,他们高兴地选购了方便面、食用油、洗衣粉、洗洁精等物品,都是家里正好需要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存心慈善超市”共有553个“爱心卡”用户,都是家庭特别困难的低保户,他们每月可在超市领到一定数额的免费物品。此外,超市还为一些临时有困难的家庭提供临时救济。  

 

  市民误解超市“专卖低保户”

  据了解,“慈善超市”经营的目的并不只是作为一个救济物资的发放点,而是以超市经营为途径,汇集爱心人士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然而,超市经营至今10个多月,却是月月亏损,连房租水电都无法自理。

  “存心慈善超市”虽然位置较为偏僻,但有着十多米宽的门面,还是十分显眼的。记者在超市看到,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销售的都是市民常用的品牌货,标价也十分合理。但这么大的一个超市,开业至今,每月最多的营业额不足5000元,经常只在3000元左右。由于超市实行的是微利价,营业额过低,超市每月根本无法从中获得铺租、水电、人工等运营费用。

  超市负责人蔡建华告诉记者,很多经过的市民,有的带着好奇心走进超市,都以为这里只是为低保户提供特价商品的地方,非低保户不能购买。在营业员说明所有市民均可购买之后,有的市民又开始犹豫:这些货品是不是都是捐赠品?会不会快过保质期了……种种误解,极大影响了超市的销售。

  

  希望更多人“帮衬”献爱心  

  据蔡建华介绍,目前超市的物品,只有少数部分是爱心人士捐献,捐献物资会无偿发放给有需要的困难户。而超市出售的商品,都是超市采购的物资,货品保质保量。超市的价格分“爱心价”和“大众价”,低保户在这里购物,可享受比“大众价”低10%-15%的“爱心价”,普通市民前来购买,价格与市区各平价超市差不多,但在这里购物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购物的同时还可“献爱心”,因为超市的所得利润全部用于公益事业,而非商业盈利。

  蔡建华说,“存心慈善超市”虽不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但为了能将经营所得再投入慈善超市的运作,让超市良性发展,有能力帮助更多弱势群体,超市十分需要有正常购买能力的市民前来“帮衬”。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李群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语励志剧:情暖万人乐(第一集)

潮汕故事剧:变色龙(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