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苏筑昔名扬,小桥莲池傍书厢。山上塔亭憩游客,水中叶下赏鲤涟。琴台泽阁听清韵,灵石生相管吉昌。旧景依今多湮灭,喜留古宅聚夕阳。”这是樟林西塘现主人洪广宏的知青朋友名浩所撰写的《西塘怀旧》,诗中所提昔日西塘胜景,如今多已消逝或即将消逝,破烂不堪、污水遍地的西塘,再也找不到曾经辉煌的影子。
昔日潮汕第一“苏州庭园”
坐落于澄海区东里镇樟林这个红头船故乡的西塘庭园,系清嘉庆四年(1799年)洋船垄主林泮所建,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独特园林式建筑。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西塘所在地的塘西村,寻觅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苏式庭园。通过小巷的铁门,顺着杂草丛生的小路指引,眼光停留在一座宁静院门前。大门上有匾额,上书“西塘”,落注“嘉庆四年,六月吉旦立”,遒劲的字间散发出历史的幽深和岁月的变幻。
71岁的西塘主人洪广宏正静静地站在院门前,等候着记者的到来。
洪广宏说,林泮建西塘之后六年,就被清政府以“通盗济匪”为由斩杀,所有家产充公。清光绪年间,洪广宏的曾祖父、做茶叶生意的红头船主洪植臣花了2000银元巨资购得西塘,派人到苏州寻找西塘原建筑师的后代,请他们精工修葺,后又采购唐寅等人墨宝真迹藏于园内,并收藏《二十四史》一部,西塘身价大增。
洪广宏说,西塘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是苏州“一祖几代”名师的作品,堪称潮汕第一座“苏州庭园”。楼台、亭榭、假山、塔、洞、象形石、松化石、荷池等巧妙安排,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美境,使得山水相连,林木相间,亭台楼阁各得其宜,造化生灵惟妙惟肖,挈落其间。创设了“三步一‘无我’,五步频回头”之艺术境界。“可是,现在许多景点都不复存在了”,洪广宏无奈地说。
风华无双的西塘日渐荒废
随着洪广宏步入西塘,穿过门厅,一个月洞圆门就像一个画框般,勾画出里面的假山玲珑、花红叶绿。可是,进入庭院里,便有一股湿气和霉味扑面而来。
“地面滑,小心你的脚下。”洪广宏多次提醒记者。庭院地面是用一块块雨花石铺成的曾经是西塘著名的景观之一“双凤朝牡丹”,仔细观察,还可见全貌。但雨花石长年遭受污水浸泡,已经发黑,非常湿滑。
洪广宏告诉记者,早在20多年前,随着西塘周边的建筑不断增多,排污不畅,园外的排污沟水面比园内地面还高出许多,从此西塘遭了灾,污水每天都源源不断倒灌进来。洪家就积水问题曾多次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但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涉及附近村落的下水道整体规划,整修的工程量太大,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淹水越来越严重,住在西塘的洪氏家族无奈只能搬了出来,曾经风华无双的庭园一日比一日荒废、没落。
在西塘的假山口,澄黄色的竹子旁边立有一块刻着“挹爽”两字的石头。偶有凉风吹来,看到婆娑竹影和绿树在月畔池中荡漾碧波的样子,十分令人惬意。沿着逶迤小径,爬上假山,上面是奇形怪状的石头,令人浮想联翩。一座九层高的小白塔,已经倾斜,被洪广宏用数根粗大的木柱勉强撑住。洪广宏告诉记者,小白塔旁原来有一座六角亭,但抵挡不住风雨的侵蚀,在多年前已经倒塌,只剩下数根已断开的支柱散落在假山上。在假山后面,那些二层小楼如今已倒塌,变成了藤蔓攀爬的支架,已看不出昔日小楼的模样。
在月畔池边的扁六角亭里,有一块乾隆年间的碑刻——“云水浮空,树林间飞阁。胜迹清以幽,吟啸资逸乐。”
落款是:“甲午孟春既望驾舟西塘访植叟留饮住宿濒行题诗于石符翕”。符翕是曾在潮州为官的清代书画大家,西塘岩洞之上的“秋水长天”、“挹爽”等石刻均为符翕所写。
洪广宏眼里看着曾经风华无双的庭园一日比一日荒废,着实心疼,近年来又和老伴一起没日没夜地整治这座庭园。“我们出不起钱,只能出力,还原不了原貌,至少不要让院子坏得太快。”洪广宏说,多年来他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用潜水泵把每天灌满庭院里的污水排出去,清理遍布庭园的杂草、枯藤。
专家学者呼吁抢救西塘
多年来,众多专家学者与有识之士为修复保护西塘园林建筑而奔走呼吁。
1983年开始,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陆元鼎就对西塘进行了保护性测绘和深入研究,并多次与相关部门联系,呼吁及早抢救性保护西塘园林。
我市建筑摄影家蔡海松近20年来一直聚焦西塘,用他手中的镜头,记录西塘的点滴变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西塘保护,为潮汕留住一丝文脉。
澄海区文博研究会的蔡英豪也一直在呼吁抢救性保护西塘,他担心再过几年,西塘建筑全部倒塌,要恢复就来不及了。
上世纪80年代,西塘被列入《澄海文物志》,然而一直没有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来加以保护。由于缺乏必要的修缮、维护,西塘就这样在风雨中渐渐荒废,令许多慕名而来者无不感到遗憾。
记者手记
在资金面前,历史变得不堪一击。西塘虽然已被纳入樟林古港整治规划中,属于重要风貌建筑古迹,但西塘的整治首先在于治污,周边下水道不整治,西塘被浸问题就无法解决。据粗略估计,西塘的整治起码需要上百万元,资金成了挽救这一潮汕名园的“拦路虎”。同样的问题,也在樟林古港的新兴街、南盛里等文化遗产上再现。
在不久前,我市确定了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但令人遗憾地是,亟待抢救的西塘依然没有入围。这些对潮汕文化有巨大价值的文物单位,保护是一种责任。在我市正全力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今天,吁请相关部门重视对这些承载着海外侨胞精神家园古建筑的保护,别让红头船的故乡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樟林古港”石碑。